“上市以來,我們先後收購紅艷超市、互惠超市、樂山四海、9010超市等,實現門店持續擴張和優化升級。”作為2012年登陸A股的企業,紅旗連鎖董事長曹世如在回顧上市十年來的發展歷程時表示,借助資本平臺,公司通過外延式擴張和內生性增長,實現了經營業績的持續提升。十年來,公司凈利潤從1.73億元增長至4.81億元。2012年上市以來,公司積極回報投資者,現金分紅達6.36億元。
不只是紅旗連鎖。十年來,資本市場改革持續推進。越來越多的企業,特別是戰略新興行業企業通過上市做大做優做強,A股上市公司結構持續優化。上市公司持續聚焦主業、推進轉型升級、提升治理能力、積極回報投資者,譜寫了高品質發展的新篇章。
持續做大做優做強
十年來,A股持續擴容,上市公司借助資本市場不斷做大做強。
今年6月,在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的“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上,證監會副主席李超表示,十年來,上市公司結構發生明顯變化,品質得到了明顯改觀。上市公司資産規模相比較十年前增長了兩倍。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2366家上市公司(剔除已退市公司)資産總計118.38萬億元;截至2021年底,2366家可比公司資産總計292.05萬億元,增幅達146.71%。按照整體情況計算,截至2021年底,4639家上市公司(剔除已退市公司)資産總計346.02萬億元,相比2012年的118.38萬億元,增長了192.30%。
與此同時,千億元市值的龍頭公司不斷涌現,成為各行各業發展的“領頭雁”。Wind數據顯示,2012年初,A股千億元市值公司僅27家。截至目前,A股市值超過千億元的上市公司達130家。
上市公司借助A股資本市場平臺,實現經營業績快速提升。Wind數據顯示,2012年,2366家上市公司合計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1.94萬億元。2021年,2366家可比公司共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3.82萬億元,增幅達96.91%。
比亞迪便是其中的一個突出案例。在2011年登陸A股之初,比亞迪市值不足600億元,2011年全年凈利潤僅13.85億元。上市十年來,公司利用資本市場平臺,乘著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東風,業績實現快速增長,2022年上半年凈利潤達35.95億元,目前市值超過7700億元。
在業績持續提升的同時,上市公司不忘積極分紅,與投資者共用發展成果。Wind數據顯示,2021年,3332家上市公司涉及年度現金分紅,佔比高達71.83%,30家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總額超過百億元。中國移動、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電信等公司2022年上半年涉及現金分紅金額均超過100億元。
以貴州茅臺為例,2012年到2021年十年間,貴州茅臺的凈利潤從133.08億元增長到524.60億元;公司每年都進行現金分紅,分紅金額從66.64億元增長至272.28億元。
持續推進轉型升級
除了持續做大做強,在國內經濟加快推進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上市公司扮演了“領跑者”的角色。
在今年4月召開的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上,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指出,上市公司結構持續優化,經濟轉型“領跑者”角色日益突出。科創板、創業板相繼試點註冊制,深化新三板改革、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等重大改革順利落地,大大提升了資本市場對優質企業的吸引力,推動上市公司結構發生明顯變化。
“在北交所上市是海能技術資本運作的新起點。公司將借力資本市場,堅持多品種、多品牌産業佈局,持續提升公司研發創新能力,完善全産業鏈生産運營模式,提高産品可靠性、穩定性和公司運營管理效率,引領公司業績快速增長,為廣大投資者創造更高的價值。”海能技術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宋曉東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隨著上市渠道的暢通,大量戰略新興行業公司陸續上市,持續優化上市公司整體結構,為經濟轉型升級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李超指出,從行業分佈看,上市公司結構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戰略新興行業上市公司接近2200家,市值超過千億元的戰略新興行業上市公司由十年前的完全是空白髮展到46家,上市公司日益成為經濟轉型升級重要的動力源。
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研究院副院長張憶東表示,中國經濟進入高品質發展的新階段。當前,新經濟公司已在科創板、創業板中佔重要地位。強化科技戰略支撐、新經濟增長動能漸露崢嶸。
上市公司通過科技創新,持續推進自身轉型升級。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官網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平均研發支出佔營收的比重為1.69%,其中科創板、創業板與北交所公司的研發強度分別為8.62%、4.82%、4.58%。電腦、生物産業、高端裝備製造業研發強度居前,分別為10.29%、10.10%和6.84%,市場“含科量”“含新量”顯著提升。
還是以比亞迪為例。過去十年,公司的研發支出合計從2012年的25.76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106.27億元。“現在不是大魚吃小魚,而是快魚吃慢魚,只有在快的過程中才能超車。”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表示,當前,比亞迪加大研發力度是既定戰略,未來幾年還會保持高強度研發,不斷推陳出新。
加快優勝劣汰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過去十年,A股不斷暢通上市渠道,深化註冊制改革,提升公司治理水準,不斷完善退市制度,優勝劣汰的生態正在加速形成。
註冊制改革的啟動帶來更多源頭活水,特別是“硬科技”企業、創新創業企業有了更多的上市機會。受益於註冊制改革,近年來,A股IPO發行節奏明顯加快。有關部門按照優化服務、加強監管、去粗取精、壓實責任的思路,充分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積極創造符合市場預期的IPO常態化。
為鼓勵優質企業上市,多地出臺扶持政策。比如,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金融發展局印發《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企業上市掛牌專項扶持辦法》,對滿足一定條件的上市企業,自其上市或遷入合作區當年起至第五年,每年給予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的高品質發展資金扶持。對在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或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機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直接上市交易的合作區企業,一次性給予最高不超過5000萬元的專項扶持。
同時,上市公司治理更加規範,規上企業“優等生”形象更加凸顯。隨著公司治理專項行動深入推進,上市公司加強自查和問題整改,增強了規範運作的內生動力,公司治理水準有了新的提高。比如,2021年,近九成上市公司召開業績説明會,四分之一的上市公司披露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或社會責任報告,日益成為踐行現代企業制度、回報社會的示範樣板。
另外,A股退市制度也在不斷完善。尤其是2020年底,滬深交易所發佈一系列退市新規,對財務類、交易類、規範類、重大違法類退市指標全面優化,取消暫停上市和恢復上市環節,縮短財務類退市觸發期限、退市整理期交易時間和退市停牌時間。今年4月,證監會又發佈了《關於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後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
隨著退市制度的不斷完善,股市“不死鳥”加速出清,優勝劣汰的生態正在形成。Wind數據顯示,2021年,20家上市公司退出A股市場,相比2012年的數量明顯增加。2022年以來,已有46家上市公司退市。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