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紓困民企融資難融資貴的政策東風,我國信用衍生品交易市場近期迎來“民企債券+CRMW(信用風險緩釋憑證)”的創設高潮。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官網顯示,27日有3家銀行發佈信用風險緩釋憑證預配售情況公告,名義本金總和為3.9億元。
通俗理解,CRMW類似于投資人為信用債購買的違約“保險”。投資者購買標的債券時,也購買一定的信用風險緩釋憑證,該憑證由中債信用增進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機構以該債券為標的創設。若債券發生違約等信用事件,CRMW創設機構需向債券投資者支付損失補償或者按原值買入該債券。
10月22日,央行宣佈引導設立民企債券融資支援工具,截至11月27日,一個多月時間內銀行已累計創設28筆掛鉤民企債券的CRMW,預配售名義本金36億元,支援債券發行的規模近百億元。此外,還有3筆掛鉤民企的CRMW已完成資訊披露,將於近期完成創設。
有了緩釋憑證的加持,近期一些民企債券發行成本下降明顯。例如,幾乎在同一時期發行的“18榮盛SCP005”和“18榮盛SCP004”,因前者配有CRMW,債券發行利率較後者下降了3個基點。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指出,當前與信用風險緩釋工具掛鉤的民企主體呈現四個特點,一是評級下沉至AA級;二是多數集中在江浙地區;三是從財務指標看,掛鉤民企均處於盈利狀態;四是部分掛鉤企業存在較大短期償債壓力,資金鏈緊張。
此前在國務院政策吹風會上,央行副行長潘功勝介紹,初步估算民企債券融資支援工具可能會形成1600億元規模。從目前已經創設的CRMW産品來看,創設金額多在1-2.5億元。姜超表示,粗略預計,1600億元可以創設800-1000隻左右的信用保護産品,假設此後單只CRMW對債券發行量的覆蓋率平均在50%,那麼1600億元大約可以覆蓋3200億元的債券規模。
早在2010年10月,交易商協會就發佈《銀行間市場信用風險緩釋工具試點業務指引》及其配套文件,開啟了國內信用風險緩釋工具的序幕。之所以多年來默默無聞,業內人士表示,主要是因為此前並未有大規模的信用債違約,加上國內市場環境並未完全成熟,曾經由機構嘗試發過幾單業務後便陷於停滯。在民企發債遇冷,信用環境較差的情況下,這一工具得以重出江湖,並受到各方的青睞。
截至目前,共有47家機構備案成為信用風險緩釋工具核心交易商,41家機構備案成為信用風險緩釋憑證創設機構,39家機構備案成為信用聯結票據創設機構。
(責任編輯:戴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