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速下降並未大幅推高失業率
- 發佈時間:2016-04-27 01:09:22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張軍
儘管中國經濟這些年在不斷減速,但國家統計局聯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定期公佈的城鎮登記失業率並沒有實質性的變化,總是維持在4.1%左右。這讓很多關注和試圖理解中國經濟的人士感到困惑,難道數字會説謊嗎?
當然不是這麼回事,事情也不會這麼簡單。國家統計局的調查失業率是基於那些在城市擁有戶籍並向政府部門登記並領取救濟金的失業人口為依據的,但與發達國家不同,因為失業保障和就業指導體系不健全,中國有太多的人並沒有向政府部門登記失業和尋求再就業的激勵,所以這個登記失業率雖然是客觀的,但卻是失真的。正是這個缺陷敦促了政府在2005年決定開展城鎮失業調查以獲得更準確的數據。
缺乏足夠完整的數據的確是大問題。由於很多數據並不是公開和免費的,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渠道可能獲得不同年份和不同省份的數據。這對於研究者來説的確是一個既疼痛又無奈的事。筆者的研究團隊去年有幸獲得了UHS數據庫中4個省份在2005-2012年的數據,還有另外3個省份在2005-2009年的數據。另外還獲得了以上7個省份中的4個省在2010-2012年的月度數據。儘管樣本相當少,但僅有的這些省份頗具代表性,因為它們正好涵蓋了沿海、內地以及東北地區。通過對這些數據進行適當的調整和處理,可以對以上城市的失業狀況做出測算並由此推算全國的真實失業率。
如果不考慮那些已經退休但又找到工作的人群,測算結果顯示,2005-2012年中國的城市失業率總體上呈現下降的趨勢,從2005年的10.7%逐漸下降至2012年的7%左右,年平均的失業率為8.5%左右。有意思的是,雖然看到在2007年這一年的失業率突然變得更低,但2008年以後失業率總體上依然延續了之前的下降趨勢,而這期間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GDP增長率的下降趨勢已變得明顯。這期間,官方公佈的城鎮登記失業率還是相當穩定。不過,在橫截面上,筆者的數據與官方的登記失業率數據之間存在著正向關係,而且統計上顯著。這意味著,在截面分析中,登記失業率數據或許可以作為真實失業率的代理變數,僅此而已。
為什麼失業率伴隨經濟增長下行而下降呢?經濟學家往往會想到這是否因為勞動參與率的下降導致了失業率的下降,但是根據UHS的數據計算發現,勞動參與率在這段時間反而是稍有上升的,並且從家庭的調查數據中還發現,因從事家務勞動或者未知原因退出勞動力市場的比例是微弱下降的。
看來在經濟增長下降的同時,就業的增長在加快,這是很有意思的現象。那麼,就業機會的凈增長來自何處?UHS為我們提供了失業人群再就業的去向資訊以及失業持續時間長短資訊。依據這些資訊,可以知道什麼樣的人以及失業前在什麼行業和什麼地區的人一旦失業,會持續多少時間才能重新就業。也可以了解哪些行業或部門創造了多大比例的就業機會,同樣也可以知道在這個期間哪些崗位在減少。
筆者發現,在2005-2012年,儘管服務業的就業增長保持了持續的趨勢,但是第二産業和國有部門釋放了更少的失業人群,尤其是2009年以後。實際上,製造業和國有企業部門失業人群的平均失業持續期,要比服務業和非國有企業的失業人員更長。因此,如果不是第二産業和國有部門釋放了更少的失業人群,失業率勢必要上升。
2008年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政府採取了大規模刺激計劃,大量投資流向了基礎設施和房地産建設領域,這使得2008年以後第二産業(尤其是製造業和建築業)仍能維高速的增長,而建築業顯然吸納了大量低技能的勞動力。事實上,一旦按照個人特徵分解那些被定義成失業狀態的人群,的確發現總體失業率水準的下降主要是由低教育組人群失業率的下降導致的。
不僅如此,基礎設施和房地産被刺激的繁榮還帶動了包括鋼鐵、水泥、玻璃等以國有企業為主導的相關重化行業的擴張,使得從2005年以後國有部門的就業增長率得以不斷加快。計算顯示,2009年以後,國有部門的就業增長率由負值轉為正值,這大概印證了經濟學家關於“國進民退”的猜測。
在筆者觀察到的時間裏,真實失業率儘管遠高於官方的登記失業率,但GDP增長下降的趨勢至少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大幅度推高失業率水準。這一方面是因為服務業的就業保持了持續增長勢頭,但更重要的是,國有企業和與基建為主的製造業(包括建築業)釋放了很少的失業人口。
因此,當GDP的增長不能帶來更多的就業時,政府就需要極力在政策上維持就業的優先,即使這樣做會延誤那些核心的結構改革。反過來説,一旦要維持這樣的就業穩定,要扭轉經濟增長的下行趨勢也就變得困難。(本文版權屬於Project Syndicate)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