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私募警惕“高位站崗”

  • 發佈時間:2016-04-16 02:43:18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多空論劍

  私募人士認為,殺跌籌碼的衰竭和利好因素的不斷涌現,使得近期市場持續反彈。但由於此前股市連續三次大幅調整,目前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已大幅降低,若吸引更多資金入場需要市場形成一定賺錢效應。二季度反彈行情繼續深化的可能性較大,但形成跨季度的趨勢性上漲行情難度不小。

  □本報記者 劉夏村

  資金涌入需“賺錢效應”

  中國證券報:市場反彈行情持續,原因是什麼?

  周良:殺跌籌碼的衰竭和利好因素的不斷涌現,使得反彈行情持續性較好。去年6月以來的三輪大幅殺跌使得利空得到充分消化。同時,經濟面、政策面、資金面、技術面等發生了有利變化,形成共振,這是促成反彈不斷深入發展的根本原因。

  潘亞軍:在政策面利好頻發及市場對經濟企穩回升的預期影響下,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回升,使得市場在兩會期間呈現反彈格局。兩會過後,市場延續了之前的反彈行情,主要原因有四個:一是對經濟基本面好轉預期陸續得到各項經濟指標的印證;二是貨幣政策保持穩健偏寬鬆的總基調;三是美元加息延後及人民幣匯率暫時得到穩定,3月以來,美元加息延後及人民幣兌美元的持續升值,暫時打消了投資者對人民幣持續貶值的預期,對緩解A股資金流出起到重要的穩定作用;四是週邊市場持續向好,3月以來各大主要經濟體股市基本維持震蕩上升格局,這為A股持續反彈營造了較好的外部環境。

  中國證券報:一方面,市場仍然是存量資金博弈格局;另一方面,“資産荒”背景依舊。從目前市場情緒、估值等方面來看,能否吸引更多資金入場或由債市、樓市等領域進入股市?

  潘亞軍:連續三次股災之後,除了專業投資機構和資深股民仍留守在場內,普通民眾和法人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大幅降低,短期內他們重新回到證券市場的意願並不強。根據以往多年經驗,需要有一波大級別的行情才能讓這些資金重新進入股票市場。由於經濟還未見底,證券市場估值仍然偏高,在這種背景下,普通民眾風險意識強,雖然樓市和債市的風險已經很高,但大眾資金在近期進入股市的可能性並不大。

  如果市場整體估值回歸到合理水準以下,或者經濟基本面出現超出預期好轉,在場外所有類型的資金中,養老金和險資等大規模、長週期基金是最有可能率先入場的資金。

  周良:企業對IPO的狂熱、巨量定向增發、大小非減持的巨大壓力,恰恰説明目前二級市場估值並不便宜。大盤藍籌的估值與國際市場比稍有優勢,但中小創嚴重高估。估值只是市場的一個方面,對於以個人投資者為主的A股市場來説,有賺錢效應,就能吸引資金入市。市場無風險收益的逐步降低,會分流部分資金進入股票市場。

  目前的反彈如果可以延續整個二季度,會形成一定賺錢效應,吸引市場存量資金空翻多,也會吸引週邊觀望的資金入市。被市場賺錢效應吸引入場的資金,往往買在市場高位,這是投資股市要儘量避免的。

  反彈具有一定持續性

  中國證券報:對於4月乃至二季度市場走勢的看法?

  周良:在前期連續三個季度大幅下跌的情況下,在經濟面、政策面、資金面、技術面同時向好的環境下,二季度反彈行情繼續深化的可能較大。市場情緒正從極度悲觀中慢慢恢復,市場分歧依然較大,觀望資金逐步翻多,這使得反彈有一定的延續性。

  市場情緒是一個較好的離場指標。市場多空有分歧,往往反彈還能發展。等到市場情緒變得樂觀,大家較一致看好的時候,反彈離結束就不遠。從市場供求大格局看,今年要形成跨季度的趨勢性上行行情難度較大。不過,再度出現股災式的大幅快速下跌的可能性也在減少。今後幾年的行情可能與2010年到2012年的行情類似。整體弱勢但有結構化機會。對個人投資者來説是不容易處理的,對機構投資者來説也是洗牌的過程。

  潘亞軍:A股市場經過兩個多月的緩慢恢復之後,投資者情緒由之前的全面悲觀上升到一部分人開始相對樂觀,現在投資者對後市的觀點分歧比較嚴重,市場處於存量博弈、多空焦灼大格局下的多方略佔優勢的局面。外部多空因素的各種細微變化,都可能引起行情朝著打破均衡的方向改變。

  從宏觀和政策層面上看,4月美元加息的延後,人民幣匯率的相對穩定,宏觀經濟數據的階段性改善,以及貨幣政策仍相對寬鬆,這些都給A股創造了一個較為穩定的外部環境。在5月中旬之前,可能不會有大利空出現,所以,如果這一階段有一些利好,行情向上延續的可能無疑會加大。5月新的宏觀數據會發佈,屆時新的數據能否支援多方還需要觀察。到6月美國加息和人民幣匯率會成為影響行情的新因素。從估值角度來看,目前上證指數的市盈率在14倍左右,估值合理;深證A股、中證500、中小板指估值均在50倍上下,創業板估值高達80倍。整體而言,市場估值依然過高。由於在1、2月的下跌中,中小板和創業板並未跌透,未來存在下行的動力和可能性。

  我們對4月行情持中性偏樂觀態度,而二季度行情可能前高後低,進入5月中旬以後需要注意防範風險。

  中國證券報:哪些投資機會值得關注?

  周良:去年6月以來的股災式下跌可能已經結束,但熊市還沒有結束。目前這波行情只是熊市反彈,市場今年再創新低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二季度重要的是在高位逐步離場,在熊市中參與反彈要非常小心,既要享受到反彈帶來的利潤,又不要在熊市的高位站崗。

  參與反彈要選高彈性品種,前期最好品種是有高送轉概念的次新股,目前漲幅較大。現在參與反彈,可以選擇一些漲幅不大的品種,例如券商、地産、有色。

  潘亞軍:在機會選擇上,自上而下地看,受益於供給側改革和通脹主題的相關行業和公司,可能具備較大的超額收益機會。此外,自下而上地發掘個股機會的策略在現階段可能會更適用。我們傾向於選擇PE<30、中長期PEG<1.5的價值成長股,或者估值較低且公司基本面已經出現改善信號的公司。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