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加快落地 PPP成穩增長利器
- 發佈時間:2016-04-07 02:09:17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曹霽晨
財政部近日表示,將加快推進PPP立法,加強統籌協調,進一步加強PPP項目規範管理。業內人士表示,今年以來,制約PPP項目落地的因素正出現積極變化。PPP將在基建投資中發揮重要作用,基建投資增長將出現反彈回升,且可持續性較強,成為穩增長的主要力量。以“共治”理念推進PPP立法,加快立法節奏是下一步PPP推進的重點。
基建項目落地加快
根據財政部公佈的數據估算,截至3月25日,落地的財政部PPP示範項目佔PPP示範項目總量的49.79%,明顯高於去年年末44.6%的水準。
中金公司分析員邊泉水認為,今年以來,造成PPP項目落地進展緩慢的因素正出現積極變化。一方面,制約基建項目落地的資金條件大幅改善。“今年信貸條件比較寬鬆。”邊泉水錶示,根據測算,今年實際新增的社融量為24萬億,佔GDP的比率為33%。更重要的,今年社融擴張的一個重要渠道是通過政策性銀行進行,預計將有更多資金流向基建等實體經濟領域。
“另外,今年專項金融債的發行規模至少為1.6萬億。”邊泉水説,部分金融債的資金會以股權的形式注入到PPP項目中,如果按照投資項目20%的資本金測算,理論上至少可以撬動8萬億的投資規模。有的項目配套地方政府的資本金,專項金融債撬動的杠桿率更高。從各地方了解的情況看,在私人部門信貸需求不強和風險上升的情況下,商業銀行對政府基建項目配套貸款的積極性也比較高。
另一方面,社會資本對PPP項目的積極性在提高。在邊泉水看來,地方政府為了通過基建投資穩定經濟增長的主觀願望上升,客觀上規範政府行為和依法行政,地方政府契約精神增加,有利於保證社會資本的權利。此外,PPP項目的融資成本下降,提高了社會資本參與的積極性。在經過幾輪降息後, 融資成本下降,而且通過財政貼息的方式,國開行注入到基建項目中資金的利率只有1.2%。在國開行和地方政府加大參與PPP項目後,私人資本的積極性也出現好轉。
“可以看到,地方政府在推動PPP項目上的積極性普遍上升。”邊泉水錶示,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通過産業投資基金的模式吸引各類社會資本,加快推動PPP項目落地。截至2月,全國各地共有7110個PPP項目納入綜合資訊平臺,總投資約8.3萬億元,涵蓋19個行業。其中,山東納入財政部PPP綜合資訊平臺的項目概算總投資額1.12萬億元,居全國首位,成為首個PPP項目總投資超萬億的省份。
邊泉水認為,今年制約PPP項目落地的因素將發生明顯改觀。PPP方式將在基建投資中發揮重要作用,基建投資增長將出現反彈回升,而且可持續性較強,成為穩增長的主要力量。
多個難點待破解
業內人士坦言,由於中國的PPP模式仍處於探索階段,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在實施過程中尚存在不少問題和難點。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王朝才介紹,財科院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通過對安徽、貴州、廣西等地的調研發現,目前中國PPP模式推進有“五大難點”:一是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項目的法律適用問題,二是部門職責分工不清導致地方實施無所適從,三是社會資本對進入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項目信心不足,四是部分合作項目的財政承受能力論證和物有所值評價流於形式,五是中西部經濟欠發達市縣合作落地難。
值得關注的是,一些專家認為,PPP項目回報問題未能得到有效解決,導致社會資本對此心存疑慮,成為PPP項目加快推進的首要難點。
目前形成的PPP項目回報方式有三種:政府付費、使用者付費、項目開發性收入,其中最好、最科學的回報方式是使用者付費。由於環境保護等一些新型的項目,一般工程巨大,難以準確測算回報且付費體系不成熟,這樣的項目往往不被社會資本看好,導致項目難以落實。
如何打消這種顧慮,給市場一顆“定心丸”成為相關部門現階段的工作重點。財政部PPP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焦小平日前表示,對於使用者付費模式,財政部和發改委正在探討如何制定合理的定價及自動觸發調價機制。因為PPP項目推進時間長,絕對不能一次定價,特別是調價機制,合理的觸發調價機制非常重要。
對於政府付費模式,焦小平表示,由於政府付費模式和財政日常預算掛鉤,目前財政部正在制定相應的PPP預算規定。PPP在財政可承受力已經批准的條件下,政府的付費納入中期財政規劃,納入三年財政滾動預算。當納入財政滾動預算獲人大批准後,在機制上保證PPP不受換人換屆的影響。
此外,PPP項目的相關法律政策不完善甚至衝突也造成項目落地難。市場人士表示,我國目前關於PPP項目的配套法律法規呈現“雙龍治水”的趨勢。財政部和發改委均有相關政策出臺,但政策法規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一致之處,各種配套法律政策還處於試驗階段,未形成統一規範的體系,並且效力層級不高。
加快立法節奏
財政部近日明確,加快推進PPP立法,明確政府和社會資本的權責利分配,保障社會資本合法權益。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表示,之所以推進PPP立法,關鍵在於PPP的要義是合作,而合作就會有不確定因素。“PPP涉及政府、社會資本、公眾三方主體,合作中的不確定性不僅體現在政府與社會資本雙方收益如何共用、風險如何分擔,也在於公眾究竟將通過該項目獲益多少、風險幾何。”劉尚希説,另外,由於PPP項目通常週期較長,從設計開始到建設、運營,整個項目週期都可能出現各種不確定因素,包括公眾對項目接受程度的變化。這些不確定因素一旦過多、過大,PPP在實踐中就難以推進。PPP項目一旦出現問題,最終受損的必然是公眾利益。因此,需要通過PPP立法來消除或減少這些不確定因素,盡可能保證政府、社會資本、公眾三方的行為均可預期,其分別承擔的風險和享有的收益同樣可預期。
在劉尚希看來,PPP立法的要義主要在於兩點,一是以“共治”理念推進PPP立法,二是以負面清單思維加快PPP立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巡視員孟春表示,在PPP的模式下,原有的政府與市場需要重新定義,要從行為的視角上看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瓶頸。PPP立法要突破傳統的行政合同還是民事合同等觀念,要以共治的理念來重塑PPP法。
建緯(北京)律師事務所主任譚敬慧建議,加快立法節奏,真正規制PPP與特許經營。
“由於立法過程的複雜性,中國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法很難在短時間內出臺”,劉尚希説。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