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利弗莫爾到康得
- 發佈時間:2016-03-14 00:26:09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有人説,期貨交易中,決定每一個人輸贏的模式就在他自己內心裏面。在古希臘德爾斐的一座古神廟前,巍然矗立的一塊石碑上鐫刻著一句象徵最高智慧的阿波羅神諭:“認識你自己”。青澤正是這樣一個向內尋求的人。
利弗莫爾,《股票作手回憶錄》作者。康得,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看似不搭邊的兩個人卻貫穿了青澤的投資生涯。
“一個新手和一個高手對待市場交易的態度肯定不同,投機者的精神態度和交易策略實際上是和他對市場的認識水準密不可分的。”青澤説,當自己在一條通往地獄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時,是利弗莫爾將自己拉了回來。
只向根本求生死,莫向支流問濁清。“利弗莫爾讓我從一個短線交易者逐漸變成一個中長線交易者,一個自覺的趨勢交易者。我不再沉溺于短線交易,盡一切可能在綠豆、大豆、橡膠、銅等市場中尋找趨勢,順勢操作。”
2005年,大宗商品市場超級牛市週期開啟後,青澤在進一步完善自身交易體系的同時,對內的探尋也更進一步——總結自己的交易歷史、個性特徵,以及對市場的運動規律進行系統化研究,逐步構建起了相對比較完整的交易思想和體系。
用青澤的話説,正是在康得哲學的引導下,自己才走上構建自身投資思想和理論體系的道路。在新的“十年故事”中,青澤非常重視個人修養、人生境界對交易的影響。此時的他,已經將“一定要有信仰”的理念納入自己的交易體系之中。他認為,期貨交易中投資者的多空博弈,本質上是不同投資信仰的人之間世界觀的廝殺。
康得認為,世界的本質是不可知的,我們只能通過現象去觀察、理解物自體。認識不是自然的被動反應,而是主體通過理知、概念主動的構建和創造。康得提出人為自然立法,青澤將其進一步推演:作為一個投資者,人應該為市場立法。所以他提出了自己的投資哲學——投資的思想、理論、信念決定市場觀察和操作。
“多空觀點上的差異,實際上反映的是背後看盤的人觀點、信仰不同。投資的信仰具有排他性,有信仰的人,他的觀點是單純的,他的意志是堅定的,從生活習慣到為人處世都具有一致性。他遇到選擇也不會迷惑。但知識和信仰不一樣,單純具有知識的人仍然容易陷入矛盾和糾結。”他説。
在青澤自己看來,他的投資理論既不是正統的價值投資理論,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技術分析理論。他的投資哲學源於康得思想,投資理論中的趨勢概念既不源於、也不同於道氏理論中的趨勢,而是源於中國古代智慧;其趨勢演化中的結構概念,則得益於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普裏戈金的耗散結構理論。他開玩笑説,如果有一天自己能夠構建起完整的投資理論體系的話,也許可以稱作思想派。
老子説,治大國,若烹小鮮。期貨交易也不例外,青澤用做菜的例子闡述他當下的期貨交易理念,“比如做菜,每一個食材本身都很好,但亂七八糟什麼都往裏面放就不好吃了;把每一個菜分開,乾乾淨淨、明明白白,就不一樣了。單純的眼睛看到的是簡單的世界,複雜的眼睛看到的是混亂的世界。”
青澤十分強調交易體系的構建,尤其是交易邏輯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他認為交易的失敗很大程度來源於交易思路和邏輯的混亂,缺乏嚴整的交易體系。為什麼期貨交易這麼難,大多數投資者遭受虧損?究其根源是交易者的世界觀、價值觀不能解釋混沌的市場,不適應成功投資的規律。
“在投機市場,有些人即使短期賺錢,但其內心世界是虛弱不安的,眼神是迷茫的,對未來是缺乏信心的;而有些人即使階段性做得不好,其思路是清晰的,目標是明確的,眼神是淡定的,內心是平靜的,對未來是胸有成竹的。眼光、境界的差異決定了每個人不同的期貨人生。”青澤説。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