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家地煉抱團成立中國石油採購聯盟
- 發佈時間:2016-03-01 07:0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李春蓮
昨日,《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16家地煉成立了中國石油採購聯盟。這些地煉多是已經取得原油進口和原油進口使用權的企業。
從去年以來,地煉在爭取進口原油“兩權”的道路上快馬加鞭,隨著獲得原油“兩權”的地煉越來越多,地煉的實力不斷增強,自主競爭能力也得到提高。
分析師認為,此舉不僅有利於提高我國獨立煉廠在國際中的話語權,同時也是為打破國內原油使用的壟斷局面。
16家地煉成立
中國石油採購聯盟
2月29日,中國(獨立煉廠)石油採購聯盟(以下簡稱“聯盟”)在濟南正式宣佈成立。
該聯盟第一批成員企業包含東明、匯豐、天弘等16家,其中已取得原油進口和使用資質的企業5家,佔國內已取得資質的獨立煉廠企業總量的62.5%,已申報並正在接受檢查的企業9家,佔比達同類企業總量的90%,
此外,還有江蘇新海石化以及河南豐利2家正在準備申報的企業。聯盟遵循協同、非營利、自願以及合規原則,組織有進口配額的地煉企業建立集中採購進口原油平臺,集中採購進口原油,實現集中採購、一致談判、統一價格、集中結算、集中貸款。
“這是山東地煉再度發威,自主競爭能力提升的又一步嘗試。”卓創資訊分析師徐娜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聯盟的成立,將促進合理、有序競爭,維護企業利益。長遠來看,這一機構同時為國內獨立煉廠與大型石油生産商、貿易商同臺競爭修建了有力通道;對於提高國際採購地位,豐富國際談判業務能力提供了實戰的舞臺。
同時,地煉之所以成立聯盟,也是隨著獲得了進口原油“兩權”,實力不斷增強。
據了解,因為原料緊缺的問題,前幾年地煉的開工率只能維持在40%左右,有時更低。但是隨著可以使用進口原油,以及落後的裝置淘汰,現在地煉獲取的原料數量幾乎可以滿足全年的用量,開工率也創下了歷史新高。
徐娜認為,進口原油使用權和進口權的放開,是國內成品油邁向市場化尤為重要的一步。在此之前,該權利僅存在於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為代表的國企手中,面對近乎嚴苛的“門檻”,民營企業只能望洋興嘆。
在她看來,權利的放開,加之聯盟的成立,國內獨立煉廠再次“抱團”,挺近國際原油貿易市場,不僅有利於提高我國獨立煉廠在國際中的話語權,同時也是為打破國內原油使用的壟斷局面,完善國內成品油市場秩序掀開了新的篇章。
更多地煉
將獲進口原油“兩權”
從去年開始,隨著油氣改革的不斷深入,地煉獲得進口原油“兩權”的速度不斷加快。猴年春節剛過,地煉就已在爭取進口原油“兩權”的道路上快馬加鞭。
2月24日,金誠石化、神馳化工、嵐橋石化、中海精細和鑫海化工5家地煉集體通過了申請進口原油使用權的書面資料審核;同時,匯豐石化等4家地煉也正式獲批原油進口權。
據隆眾石化通統計,除去正和、昌邑這樣具有中化工央企背景的地煉外,山東民營地煉企業已有10家正式獲批“兩權”,8家在等待落實的過程中,進口原油使用配額共計將達8950.4萬噸,數字非常可觀。另外還有3家正在申請中,已基本覆蓋了山東地煉Top20的大部分企業。
實際上,今年的油氣改革還將繼續發力。油氣行業全産業鏈放開是改革共識,進口原油“兩權”不斷向地煉下放是大勢所趨。
業內認為,隨著地方煉廠申請進口原油使用權的熱情不斷高漲,未來還將有更多的地煉獲得進口原油使用權。
同時,隆眾石化通分析師李彥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地煉申請的進口原油配額多接近自家一次加工能力的上限,同時受制于海外油源和進口經驗欠缺、兩桶油外採合作和汽柴油産能過剩等問題,進口原油能否被如數使用、尚需觀察。但可以確定的是,2016年民營地煉的機遇大於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