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海外財富管理人看好A股

  • 發佈時間:2016-01-25 01:56:45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諾亞財富 汪聖芬

  2016年開年不到一個月,散戶投資人經歷了A股的上衝下洗,信心遭遇一定程度打擊;然而,回顧《機構投資人》雜誌在2016年第一個交易日上刊發的文章,可以看到海外成熟的財富管理人仿佛有著“早已看穿了一切”的機智。

  紐約BBH (Brown Brothers Harriman)私人銀行首席投資策略師史考特·克雷門(Scott Clemons)管理的超過300億美元的新興市場組合中,就有超過110億元人民幣的資金直接投資中國股市。克雷門打算未來一年裏,繼續加大A股倉位。

  “相對於過去,中國給人以出口導向‘世界工廠’的歷史印象,我們投資了許多能滿足日益增長內需動力與服務概念的企業。”克雷門表示,他嗅到不少投資機會,比如大消費、汽車和蓬勃發展的電子商務,基本上就像早期美國經濟活躍發展的路徑一樣。

  從分散風險的角度看,克雷門認為,進入升息週期後的美國股市走勢必然逐漸放緩,加上歐洲市場的持續疲軟,但對於信心不足、基本面仍十分強勁的中國資本市場,是海外投行和財富管理顧問一定要為客戶添加到配置中的核心組合。

  富達基金管理13億美元中國基金的經理人羅伯鮑(Robert Bao)同意BBH克雷門的觀點。他認為,主動管理股票投資的思路,就在於如何精選個股做組合,並且回避大宗商品和外匯市場上不可控的系統性風險波動。

  “千萬不要被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和生産者價格指數(PPI)這些看起來很高端的數據所迷惑。”羅伯鮑説,在經濟數據不好看的時候,正是基金經理人通過自下而上(Bottoms-up)展現投資功力的時候。

  好比富達或BBH這些成熟市場經理人的判斷,當企業股價受困于宏觀環境時,低價持倉的勝率非常大。

  “前提是必須深入各個領域和地區,挑出實力強大的標的,也就是找到具有明顯增長途徑和治理體系的企業,像專注于醫療保健或可持續發展業態的企業,都具有長期投資機會。”羅伯鮑強調。

  中國過去快速增長的經濟可能會放緩,但在克雷門和羅伯這些經歷過完整週期波動的海外經理人眼中,中國正在經歷從生産經濟走向服務經濟的必經陣痛期。2015年電影票購買和線上購物,分別上漲了40%和50%,就是內需消費令人鼓舞的證明。

  與此同時,中國的就業始終處於較高水準,即使是6.9%的GDP增長速度,仍然領先於發達國家。低失業率和不斷增長的消費階層,就能有足夠的消費動能轉動服務經濟。

  毫無疑問,當國內股民困惑于市場噪音時,海外許多基金經理對中國資本市場持有正面觀點並積極佈局。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