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化工行業業績持續分化

  • 發佈時間:2015-12-23 00:31:24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張玉潔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22日,A股市場共有124家化工類上市公司公佈全年業績預告,除4家不確定外,有72家公司業績預喜,佔比達59%。有券商分析師認為,從2015年各項數據來看,2016年化工行業預計整體仍將維持低位運作,應重點關注企業轉型、新材料和供需改善三類投資機會。

  業績持續分化

  數據顯示,預喜企業中,預增、略增、續盈和扭虧公司分別為28家、23家、8家和14家。若以凈利增長率下限計,65家公司預計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其中,27家公司凈利同比增長超過50%,至少21家公司凈利同比增長超過10倍。

  從子行業來看,化工行業強週期的特性使得熱點子行業不斷變化。業績預增的公司主要集中複合肥、鋰電池産業鏈、專用化學品、新材料、聚酯滌綸等子行業,這些行業中預喜公司佔比均在70%以上。

  從業績增長原因看,下游需求驅動和成本改善是這些公司業績增長的重要原因。

  具體公司方面,多氟多以凈利增速800%-850%居於首位。受益於下游新能源汽車産銷兩旺,公司動力鋰電池和六氟磷酸鋰産品供不應求,動力鋰電池銷量增幅顯著,六氟磷酸鋰進入新景氣週期,價格回升較快,盈利能力回升。與之類似,主業為新能源汽車電解液的天賜材料預計全年凈利同比增長15%-40%。公司近日公告,6000萬元入股江蘇榮匯通用鋰業,進入産業鏈上游碳酸鋰,用以保證自産六氟碳酸鋰上游原料供應。

  與鋰電池産業鏈類似,“十三五”規劃中,各地將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等産業。受風電葉片下游需求推動,中材科技預計實現凈利潤22829.22萬元至30438.96萬元,同比增長50%至100%。

  聚酯滌綸産業鏈則受益於“跌跌不休”的油價。榮盛石化恒逸石化均表示,隨著原油價格企穩至低位震蕩和下游紡織需求推動,PTA及聚酯纖維産品供需改善,産銷兩旺,産品毛利率回升,預計2015年實現扭虧為盈,凈利潤區間分別為35000萬元至50000萬元和10000萬-20000萬元。

  複合肥行業中的新都化工金正大史丹利凈利增長率均在25%以上。其中,新都化工由於新産能投放,預計凈利同比增長70%-90%。複合肥行業仍保持平穩增長,但整體凈利增速略有下降。

  從凈利潤總額來看,目前預計凈利最多的是康得新和金正大。受益於産品應用拓展,康得新預計實現凈利潤約140389萬元-145403萬元,同比增長40%-45%。金正大預計實現凈利潤108299萬元-116962.92萬元,同比增長25%-35%。

  調整産業結構

  目前煤化工、橡膠、農藥和能源等與化工行業相關的“十三五”規劃正在編制中,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相關行業協會人士了解到,總體上,“調結構”成為了各行業“十三五”規劃的重要指導方向。化工行業目前普遍存在産能結構性過剩,高端産能不足、低端産能過剩,因此調整産業結構,增加高端産能佔比,淘汰落後産能將是未來調控的重要任務。

  平安證券分析師認為,宏觀經濟新常態下化工行業總體仍在産能去化過程中,2016年仍以結構性投資機會為主,建議重點關注技術驅動力下新材料應用推廣、去化産能形勢下行業轉型、農業改革推進農業産業鏈整合、供需改善結構子行業、産業結極升級帶來進口替代等投資機會。

  在供需改善方面,2015前三季度,化學工業固定資産投資增速持續回落,累計增幅僅2.69%;基礎化學原料製造固定資産投資增速低至0.98%;化工行業固定資産投資增速達到歷史低位。預計化工行業2016年仍將維持低位運作。不過,化工行業供給增長速度的持續降低,為緩解産能過剩提供契機,産業集中度有望提升,一些高端産能佔比較高的公司將受益政策支援。

  近年來,新增産能較少的粘膠短纖和海外需求較為穩定的鈦白粉行業龍頭公司值得關注。國際鈦白粉巨頭科慕公司(原杜邦)、亨斯邁和特諾近期先後宣佈,自2016年1月1日起,全球範圍鈦白粉漲價,幅度在每噸150美元-160美元不等,約為5%。由於産品提價存在聯動效應,海外巨頭的提價預計將對較為疲弱的國內鈦白粉行業有所提振。

  此外,國企改革以及主動轉型也是調結構的組成部分。2015年行業發生多起借殼重組轉型案例,澳洋科技西隴科學金浦鈦業等轉型至增長前景更為確定的醫療、金融等行業。地方國企改革方面,渝三峽A建峰化工和瀘天化等公司值得關注。央企改革方面,中化集團成立國企改革小組,整體改革方案討論稿預計2016年年中有望成型。小市值大集團類型的化工企業,如兵器集團所屬的北化股份,中國節能環保下的萬潤股份等值得關注。

  新興産業延續高成長

  西南證券分析師認為,2015年部分涉及新經濟的戰略新興行業公司則有望延續高成長,主要涉及石墨烯、碳纖維等新材料;新能源電池以及行業壁壘較高具備進口替代概念的電子化學品行業。

  其中,石墨烯是最有前景的新材料之一,而碳纖維對比傳統材料性能優越,軍民領域運用廣泛,國內約70%碳纖維需要進口,且多為高端領域,進口替代空間巨大。産業鏈上公司康得新、中國寶安和邦生物等值得關注。

  新能源汽車方面,《中國製造2025》提出了新能源汽車發展目標。工信部提出,到2020年,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銷量突破100萬輛,國內市佔率達70%以上。以2014年7.5萬輛計算,到2020年複合增長率67.9%,對動力鋰電池的需求持續強勁。在資源環保與政策的驅動下,預計鋰電池2016年仍將維持高增長,産業鏈上公司如多氟多、滄州明珠和天賜材料等增長可期。

  在電子化學行業,隨著下游電子資訊産業向中國轉移,原材料的本土化是大勢所趨。在國家安全戰略和經濟轉型的背景下,預期後續政策支援力度將加大,電子化學品國産化迎來歷史機遇,板塊中可關注強力新材南大光電飛凱材料、康得新、國瓷材料等公司。

  新華社圖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