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軍魔咒”難破 “私募一哥”坐火山口
- 發佈時間:2015-12-12 02:30:22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黃瑩穎
進入12月以來私募排名呈現膠著狀態,期間既有表面上的業績比拼,也有暗流涌動下的角力。誰會是2015年私募業績一哥?不過,坐上“一哥”寶座未必是好事,“風水輪流轉”歷來是私募冠軍不破的魔咒。今年的私募業績排行榜中,澤熙投資已進入“多事之秋”,而上半年一度超越澤熙的清水源,亦陷入旗下多只産品清盤的困境。
衝排名的“小算盤”
“XX股份真的不錯,還有很大上漲空間,短期調整能帶來建倉機會。”這是李程(化名)在多個投資微信群不斷重復的話。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他也蹦出這麼一句,不過稍作停頓後,李程迅速將話題引到別處。
李程並不是分析師,而是一位私募人士,目前管理著數億元規模的私募基金,在私募圈中,這個規模明顯偏小。用李程的話説,“還是小魚小蝦,正在努力成為大魚。”不過在競爭激烈的私募圈中,規模成長説難也難,説容易也很容易。
“關鍵是業績要冒尖,産品業績能進入年度或半年度的前10名、前20名,各路資金即會蜂擁而至。説白了就是要憑實力説話,賺錢才是王道。”深圳一家大型券商的銷售人士坦言。一些知名私募可以依靠自己的名聲發行産品,比如趙丹陽等成名較早的私募,而對於大部分欠缺知名度的私募而言,能仰賴的只有業績,越冒尖,産品越好賣。
這種業績冒尖、規模陡增的案例比比皆是。例如2013年的私募單只産品業績冠軍創世翔,當年其旗艦産品凈值年增長125.55%,成為股票私募年度業績冠軍。在2013年和2014年間,其規模迅速膨脹,從不到億元增加至數十億元。再如2015年上半年業績一度超越澤熙産品的“清水源1號”,在今年上半年規模增長迅猛,成長為接近百億元規模的大型私募。
上述案例對於李程有著明顯的示範作用。在投身私募之前,李程在業內並無知名度,供職于券商等投資機構。對於他而言,目前數億元的資産管理規模雖然不大,但實屬不易。“這個月希望能把産品業績再往前衝一衝,看看能不能進入前20,明年新産品發行會更順暢。”李程説。
對於私募而言,所管理的産品規模往往意味著其在市場中的地位:規模越大,出去説話越硬氣。“調研時,幾億元的私募與上百億元的私募,在券商或上市公司那裏的待遇完全不同——別人不一定會搭理小型私募。”李程抱怨道。
不過,歲末業績往前衝並不容易,12月以來A股調整幅度明顯,他的重倉股調整幅度頗大,産品回撤較多。“現在壓力有點大,再跌可能業績就不太好看,換股的話也會有風險。”李程表示,除了公開産品的資金外,他不斷用其個人資金以及所能調動的他人資金護盤。由於是小盤股,同時擁有較好的基本面,從本週走勢看,護盤成效較大,李程的産品單周凈值增長近15%。
落袋為安
相對李程,廣州的另一位管理中等資金規模的私募人士黃先生頗為淡定,“現在我不想增加投資二級市場的産品規模,20多億元,客戶穩定,如果管理得當,能活得不錯。”
正是由於上述心態,該私募早在今年5月中旬即將倉位降至三至四成,今年下半年的倉位僅在9月底超過九成,而到了10月中旬,其倉位再次迅速降至三成左右。“今年業績平均在40%左右,業績提成有幾個億,足夠了,衝排名對於我這樣的私募意義不大。”該私募直言。
上述廣州私募的心態並不罕見,深圳另一位管理著近百億元資産規模的私募老何近期專心於新産品發行。“年底,大部分事情已有定數,這個時候去衝排名,風險收益比差,還不如靜下心,儲備來年品種。當然,趁現在市場氛圍還好,多發幾隻新産品,儲備點兒彈藥更為妥當。”老何表示,過去1年多,由於業績表現優異,該私募資産規模已增加近兩倍,逼近百億元規模。
事實上,從私募11月配置的方向看,已經顯露出歲末落袋為安的防守心態。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的報告顯示,11月,大多數私募基金配置的方向圍繞市場熱點展開,具體板塊包括線上教育、新能源汽車、網際網路傳媒等。但年底將至,部分股票型私募在12月著手調整持倉板塊,佈局業績突出的傳統行業藍籌股。
“奪冠”喜與憂
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業績排名前10位的私募産品中,澤熙投資獨中3隻,如第一名的澤熙三期收益為379.66%。此外,排名第二的倚天雅莉3號收益為331.24%,第四名的洪昌價值投資二號收益為270.45%,第五名的澤泉景渤財富收益為251.69%,北京天啟螣蛇投資、金河投資的中融信託·融新293號、尊嘉資産的外貿信託·穩健增長、新餘兆意的雲南信託·兆意1期分列7至10名。
細究之後不難發現,今年的私募業績排行榜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光榮榜”。除了澤熙投資、清水源陷入困境外,今年業績第二名倚天雅莉3號操盤人,領到證監會近2000萬元罰單。也就是説,如不出意外,今年私募産品業績冠軍會在剩餘6隻産品中誕生,其中澤泉投資表現最為優異,除澤泉景渤財富外,該公司還有澤泉財富管家1號、泉盛輝、澤泉漲停板1號等産品收益超過100%。
“風水輪流轉”歷來是私募冠軍不破的魔咒。在獲得私募冠軍稱號後的數年內,必然遭受産品業績大幅波動、公司內訌等劇情。例如2009年,羅偉廣旗下的新價值2期以190%的收益率奪得私募冠軍,隨後遭遇了慘烈的滑鐵盧,2011年至2012年,新價值旗下半數産品一度逼近清盤線。2010年私募冠軍常士杉,其管理的世通1號當年以96.16%的收益率獲得私募冠軍,隨後1年,衰運接踵而至,一邊是公司內訌,公司股東爭鬥不止;另一邊則是産品業績悽慘,旗下3隻産品最終在2012年被迫清盤。2011年私募冠軍呈瑞投資在隨後1年多逐步解體。2012年業績冠軍銀帆投資,在隨後1年,旗艦産品“銀帆三期”表現慘澹,借助於冠軍效應發行的數只産品表現平平。2013年私募冠軍創世翔,在隨後的2014年,股東黃平與章亞東、張鏟棣兩方相互指責,內容涉及産品管理權和對方圖謀非法利益,由內訌引發的“恩怨劇”造成兩敗俱傷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