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失衡是“病根子”
- 發佈時間:2015-11-25 00:30:45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之所以跌跌不休,大宗商品市場“久熊不牛”的“病根子”在於供需失衡。
以煤炭為例,當前,煤炭行業正處“寒冬”,上游産能過剩、下游需求不旺,低價格、高庫存形成了惡性迴圈,全行業持續虧損。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梁敦仕表示,煤炭行業下行已持續了三年多,特別是今年以來供求矛盾愈加突出,價格下滑、效益下降、虧損面擴大,形勢更加嚴峻。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雖然煤炭産量持續下降,但消費下降更為明顯。今年前10個月全國煤炭産量30.45億噸,同比減少1.14億噸,下降3.6%,而前10個月全國煤炭消費約32.3億噸,同比減少1.6億噸,下降4.7%(10月當月下降5%)。
在供需失衡背景下,11月中旬,秦皇島港5500大卡市場動力煤平倉價相比2011年的高點下降了58%,煉焦煤價格比年初下降約200元/噸。目前煤炭價格已跌回2004年末水準。
東吳期貨研究所所長姜興春指出,目前大宗商品原材料價格暴跌是“三重利空”疊加的結果:一重利空是當前大宗商品需求不足,去産能、去庫存化導致中間貿易環節和終端消費環節低庫存,價格下跌過程中缺少蓄水池作用;二重利空是以上商品處在季節性消費淡季,企業本身消費需求下降較多;三重利空是美聯儲加息時點臨近,導致主要出口國貨幣進一步貶值,增強有色、鐵礦石以及農産品出口競爭力。此外,中國需求下降,大量低價進口商品衝擊市場,價格暴跌就是對未來需求不樂觀的反映。
煤炭、鋼材、有色金屬作為工業消費品,在供給消費兩端的擠壓下始終呈現弱勢運作的格局。業內人士表示,一方面,在逆週期的背景下,消費呈現逐級回落的特徵,從製造業PMI的運作以及工業增加值、發電用電的統計數據上就能得出結論,消費減弱是工業品持續走低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産能過剩的現象始終沒有得到緩解,而銷售不暢導致庫存增加。臨近年終,企業資金回籠壓力漸漸增大,集中拋售令價格再度承壓。與此同時,美聯儲加息預期令美元保持強勢,國際大宗商品市場承壓。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