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是半導體
- 發佈時間:2015-11-19 01:30:47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紫光集團能從經營困境中迅速轉變為國內積體電路産業的龍頭公司,作為掌舵人,趙偉國在業內頗具傳奇色彩。
1967年出生於新疆沙灣縣的趙偉國,1985年考入清華大學電子系,通過修理電視和編寫軟體賺錢來支付大學學費。碩士畢業後,趙偉國進入清華紫光工作,隨後又調到了清華同方。2004年,不甘機制限制的趙偉國建立了北京健坤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進入房地産和礦産等領域。2009年6月,趙偉國重返一度積重難返的紫光集團擔任總裁。
“當時校領導覺得我在外面折騰了幾年,還是一點點商業能力。做了幾年的民營企業家,自己也覺得很難幹,公司小的時候無妨,做大了就會有天花板。我覺得紫光這個平臺很好,而且我對清華對紫光都有很深的感情,也有點理想,所以就回來了。”
剛剛“回歸”紫光時的趙偉國,面臨的不是一個大好環境。“理想一回事,現實一回事。紫光集團當時的經營艱難,甚至面臨倒閉的風險,文化上也有很多碰撞。回到紫光集團的前兩年,我的基本工作就是解決企業的生存問題。當時公司發不出獎金,我只能以股東身份自掏腰包給團隊發獎金。我自己在紫光是不領取薪酬的,也基本不報銷。這六年多,我自己對紫光集團的投入已經超過了七個億。”
趙偉國的努力慢慢取得效果。兩年之後,企業的生存問題解決了,紫光的經營開始逐步走上正軌。解決了溫飽問題,接下來就是謀發展的問題了。“當時我想了很久,中國的大學辦企業在全世界是特殊現象,國家為什麼讓大學辦企業,清華為什麼要辦紫光,這個問題需要正本清源去理解。我的理解就是——發展高科技産業。校辦企業可以做點別的生意賺點錢,但你要知道自己的使命,要去執行自己的使命。中國不缺少一個大的房地産企業或者一個大的金融企業,但中國缺乏足夠好的高科技企業。即使以紫光集團今天近千億的資産規模,跟它們比都不算個兒大,但紫光現在是個高科技企業,這個體量在業內就相當有話語權了。”
“紫光並不是一開始就選擇了半導體。一開始,我看了很多個行業,包括生物醫藥項目。但是,總是缺乏感覺,發現自己不熟的行業還是看不明白,心裏很沒譜。一個行業沒有感覺,是不能進入的。李嘉誠有一句話叫做‘不熟不做’,我個人很認可這一點。”趙偉國介紹,“到了最後,還是發現只有IT我有感覺。我最初的目標是到學校去找項目,但是看了下來發現兩個問題,第一是好項目少,第二是培育孵化漫長。IT是個快行業,産業的變化太快了。我的願景還是把紫光集團做成一個世界級的企業,既然找不到世界級的項目,那就先去利用資本並購吧,我相信我對産業的感覺。這樣,一來可以給投資人好的回報,第二給資本市場提供好的項目産品,最終注入上市公司,長期經營。紫光集團收購這些半導體業務都是為了經營,不是為了倒手賺差價。”
“如果讓我評價自己,我是一個有戰略圖謀的機會主義者。做事有時確實需要機遇,看了很多項目,直到有一天我發現,展訊是可以被收購的。”
被紫光集團收購前的展訊有如下幾點特質:公司的創業團隊來自清華,但兩位創始人都已經離開;移動晶片行業,業務世界級且高速發展,團隊持股比例很低;大股東是美國的私募股權基金,待了八年,有退出的客觀需求;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估值不高;公司是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企業,溝通成本低。以上的特質,都註定了展訊是非常好操作的可收購標的。
“紫光拿下展訊的動作非常快。拿下展訊之後,發現銳迪科跟他們是競爭對手。於是,我們又開始尋求並購銳迪科。但是,收購銳迪科的過程就相對複雜了,等待的時間也比較長。”
通過對展訊和銳迪科的收購,紫光開創了中國半導體領域收購模式的先河,這也是紫光後期一系列豪購的序曲。“一位業界的前輩曾説,企業不是指哪打哪,而是打哪指哪。紫光在收購了展訊和銳迪科以後一直在半導體領域進行並購,紫光不一定半導體每一個環節都做,但只要做了,未來的目標就是要進入到世界前三。因為這個領域你只有進入到世界前三,才能有話語權,才可以獲取超額利潤。”
如此豪購,紫光的資金從何而來?“紫光並購的錢主要來自於三個方面。目前最主要的是金融機構,包括保險公司、銀行等。第二就是紫光正在做的科技産業投資基金,我的計劃是未來三年內規模做到3000億元。還有就是紫光集團自身的積累、我個人及團隊和一些朋友的錢。這並沒有什麼神秘,今天的中國,不缺資本,但是缺好的項目。紫光的項目外界覺得好,資本的嗅覺最靈敏,自然願意參與。”趙偉國解釋道。
“中國的資本需要走出去,但是買什麼成為了一個煩惱。80年代日本人選擇出去美國買房地産和影視公司,但事實證明這個決定是錯誤的。美國的核心競爭力和永不貶值的是它的科技創新能力,紫光投資美國高科技企業,再形成深度合作,雙方都獲得了很好的發展。同時,通過投資美國的企業,紫光也和世界領先陣營同步了,大家站在同一個平臺。”趙偉國如是説。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