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光伏産業持續回暖

  • 發佈時間:2015-11-04 01:31:02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徐金忠

  得益於政策持續扶持,光伏産業回暖勢頭已經明確。1-9月全國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990萬千瓦,同比增長161%。其中,新增分佈式光伏裝機容量158萬千瓦。同時,光伏上市公司業績增加良好,陽光電源向日葵拓日新能等多家企業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幅超過100%。業內人士表示,光伏及風電上網標桿電價面臨逐步下調,但隨著技術進步以及光伏電站資産證券化的推動,産業發展有望獲得持續動力。

  需求高速增長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全國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3795萬千瓦,其中,光伏電站3170萬千瓦,分佈式光伏625萬千瓦。下游應用端的持續發展帶動光伏製造等上游産業,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光伏製造業總産值超過2000億元,多晶硅産量約為10.5萬噸,同比增長20%;硅片産量約為68億片,電池片産量約為28GW,同比增長10%以上;組件産量約為31GW,同比增長26.4%。

  光伏企業中盛集團董事長王興華認為,預計到2035年,整個光伏行業還將迎來超過13萬億美元投資,未來市場需求會保持較高增長,年複合增長預計將在30%以上。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則認為,今年全國新增光伏裝機量約1500萬千瓦,累計總量將達到4300萬千瓦。中國將超過德國成為全球光伏應用第一大國,2020年則將可能突破1億千瓦、2030年突破4億千瓦,標誌著我國光伏走向規模化應用時代。

  光伏産業發展離不開政策支援,未來落實配套電網建設,做好光伏發電項目的電網接入和並網運作等工作需要政策的創新突破。近期,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缺口以及光伏及風電上網標桿電價下調等成為熱點,光伏産業的外部環境正在發生變化,“降補貼、降成本、穩規模、整合行業”成為光伏産業的政策定調。王興華認為,發電成本下降是産業發展趨勢,國家補貼也將隨之下降,合理的價格將引領企業追求技術進步,鍛造産業自身的發展動力,引導産業持續發展。

  成本逐步下降

  光伏産業的最終發展動力來源於成本下降帶來的産業競爭力。據悉,2009年全球光伏發電平均每度電成本接近38美分,目前度電成本為7.3美分左右,預計未來5年內還會再下降30%。信達證券首席研究員曹寅認為,未來光伏度電成本下降需要整個系統成本下降以及融資成本下降。其中,融資端突破正成為産業快速發展的重要一環。

  以光伏電站為核心的全生命週期産業鏈,成為眾多企業深度挖掘産業機遇的戰略選擇。以中盛集團為例,集團專業從事光伏電站EPC服務,從2008年開始,公司就開始通過整合光伏下游産業鏈,致力於産業系統的優化和成本的下降。

  在融資端,隨著光伏電站資産證券化的發展,光伏企業融通資本愈加靈活。曹寅認為,資産證券化是比較好地為電站帶來低成本融資的手段和渠道。通過資産證券化,光伏電站建設方等可以實現風險轉移,同樣也為投資者提供良好的投資産品。

  光伏企業擁抱資本市場的步調也在加快。中盛集團目前已重啟上市計劃,將把負責電站業務的股份公司打包上市,目前已經完成了資産重組和新一輪融資,計劃2016年一季度掛牌新三板,2017年啟動A股上市進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