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玉米價格有望築底

  • 發佈時間:2015-10-27 05:33:40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王超

  近期玉米期貨和澱粉期貨表現格外引人注目。在9月18日國家下調玉米收儲價格後,兩個期貨合約價格不斷創出歷史新低。與此同時,市場對兩品種見底的預期不斷上升,這也引發持倉量和成交量屢創新高。

  而昨日,兩品種雙雙放量大漲,似乎印證了多頭期待已久的見底之舉。至午後收盤,玉米期貨1605合約漲1.44%至1827元/噸;玉米澱粉期貨1601合約上漲1.99%至1947元/噸。而玉米期貨的持倉總量自9月30日以來就一直維持在200萬手之上。

  盤面顯示,今年4月份開始,玉米期貨價格便開啟了下跌之旅。當時玉米期貨1601合約從2300元/噸附近高點一路下滑,迄今跌幅約20%。玉米澱粉期價也大幅下滑,截至昨日,澱粉1601合約較年內高點2800元/噸跌幅超過30%。

  分析人士認為,玉米市場面臨著産量高、進口高、庫存高“三高”問題,而下游消費環境極為疲弱,新糧上市價格暴跌,在當前的情況下,大庫存如何消化成疑問,出臺新的應對政策已經非常緊迫。

  而昨日的大漲,可能與市場期待的深加工業再度啟動有關。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目前吉林已經率先鼓勵玉米深加工業開工。10月14日,吉林省財政廳糧貿處、吉林省糧食局調控處發佈通知顯示:為支援玉米深加工企業生産經營,穩定經濟發展,2015年第4季度,對省內年加工能力10萬噸以上玉米深加工企業繼續給予補貼支援。對競拍出庫(年底前)並自用加工的國家臨時收儲玉米和省級儲備輪換玉米,擬將原補貼標準每噸150元提高至350元。

  中國玉米網總裁馮利臣認為,對於當前的玉米市場困局,只有加大“去庫存化”才能有效保障農民利益。而目前導致高庫存的根本原因在於下游消費過於疲弱,解決高庫存的問題應該從解決下降消化能力入手。

  玉米消費主要分為兩大方面,飼料和深加工。據東證期貨不久前結束的黑龍江全境及內蒙古東部大豆玉米産地考察結果顯示,自2011年以來,由於國家産業政策調整,深加工整體的利潤水準及開工率開始走下坡路,深加工的産業升級以及行業洗牌一直沒有停止。

  飼料需求方面,東證期貨認為,今年我國養殖市場需求較為疲軟。從去年12月份開始,我國生豬定點屠宰企業屠宰量基本上呈現下降趨勢,今年7月份屠宰量已經降至17個月來的最低位。今年以來全國豬肉産量同樣呈現同比下降趨勢,上半年同比下降幅度達到4.9%,為近六年來的最大降幅。此外,我國今年生豬存欄量降至近年低位,雖價格上漲,但因終端需求不振,補欄動作不明顯,這也影響到我國飼料消費。據業內人士估計,今年我國工業飼料總産量同比下降5%-10%左右,與前幾年迅猛的發展勢頭大相徑庭。

  東證期貨研究員楊洋認為,雖然今年東北地區因厄爾尼諾天氣出現玉米減産,但産量大省黑龍江減産可控,並且從全國範圍看依然能獲得豐産。與大豆類似,玉米也面臨著集中上市的季節性壓力,結合國家臨儲價格下調,在短期上仍然維持弱勢,但因前期跌幅過大,做空需謹慎。待壓力釋放後,在收儲時期玉米或有逢低做多機會,如果今年收儲量與去年接近,結合東北地區局部的減産,玉米期價或可反彈至2100-2200元/噸一線。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