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季末流動性緊而難“荒”

  • 發佈時間:2015-09-25 00:30:28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張勤峰

  季末漸近,受監管考核與長假雙重因素影響,貨幣市場謹慎預期有所升溫。同時,銀行體系備付金不富裕,近期貨幣市場流動性呈現時緊時松的緊平衡格局。市場人士指出,多種因素疊加,增添了短期流動性的不確定性和波動性。不過,央行維護流動性合理充裕的態度明確,不會放任流動性出現異常波動,近期已適時適量調整了流動性投放力度,且調整部分流動性監管措施等也有利於平滑流動性波動。總體上看,季末流動性出現超預期緊張的可能性很小。

  謹慎情有可原

  又到季末時節,貨幣市場流動性的受關注程度也隨之規律性地上升。儘管PMI等指標揭示的經濟景氣狀況仍不樂觀,但債券收益率連日來陷入牛皮格局,連持續火熱的一級市場債券招投標也略有降溫跡象,這背後,市場擔憂季末的流動性波動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近期銀行間貨幣市場上,資金供求大致均衡,但也顯示出不太穩定的一面。以質押式回購為例,自進入9月下半月以來,隔夜和7天回購利率以盤整為主,波動不大,但資金交易員反饋表明,拆借短期資金並不十分容易,在需求集中增加的同時,供給不穩定,造成隔夜資金時盈時缺。此外,14天、21天乃至1個月等中長期限的跨季資金逐漸受到關注,需求上升,成交放大,利率水準也水漲船高。

  市場人士多以“緊平衡”來描述當下流動性環境,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關鍵有兩點:一是銀行體系超額備付金比例下降,二是謹慎情緒促使機構採取更為審慎的流動性管理策略。

  據機構測算,7月底金融機構超儲率已降至2%左右。金融機構超儲率下降,除因資産配置導致的自然消耗外,與央行外匯佔款投放出現持續明顯凈減少有很大關係。數據顯示,8月央行和金融機構口徑外匯佔款餘額均出現大幅減少。雖然央行在8月及9月初通過多種手段釋放大量流動性,但除去降準及中期借貸便利釋放的是較長效流動性以外,其他工具主要起臨時調劑作用,通過自然到期已大部分實現回籠。綜合考慮外匯佔款變動情況,8月以來銀行超儲率應沒有明顯上升。超額備付金決定銀行的正常支付清算能力,是銀行體系流動性的核心觀察指標之一。當前不高的超儲率,不僅意味著資金價格承受上行壓力,並導致銀行體系流動性抗衝擊能力下降,波動性可能上升。

  同時,近期多種潛在不利因素的影響,增添了短期流動性的不確定性。臨近季末,監管考核因素的影響難以回避,9月底又適逢中秋、國慶等節假日,居民取現需求增多,都增添了機構流動性管理的難度。此外,外匯市場波動尚未完全平息,美元擺脫升息後延的陰影后重新走強,以及中國經濟數據仍乏善可陳,使得人民幣匯率階段下行壓力難以徹底消除,資本流動對本幣流動性的影響在現階段可能是負面居多。本身超儲率已不高,加上短期流動性不確定性增加,機構更有必要採取審慎的流動性管理策略,這意味著在正常的支付清算需要之外,預防性的資金儲備可能增多,可能會加大流動性波動。

  當前情況下,流動性波動加大或出現短時緊張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機構預期偏謹慎在情理之中,然而,對流動性過度悲觀大可不必。(下轉A02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