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外需和流動性波動觸發“雙降”

  • 發佈時間:2015-08-26 06:28:1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我們到了以降息促使企業財務成本進一步降低、以降準促使金融機構具有更充分的金融資源調配能力、以定向降準推動金融機構支援消費的時間窗口

  ○“雙降”政策為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和防風險營造了中性適度的貨幣環境,但同時需要實體經濟部門的“有效”融資需求與金融機構的高效率金融服務供給加以配合

  8月25日,央行宣佈降準降息,針對“雙降”的原因、時機選擇,貨幣政策工具運用能否達到預期效果等問題,央行研究局局長陸磊表示,國內國際經濟形勢和金融市場流動性狀況是決定政策調整的主要觸發因素,降準降息有利於保持幣值穩定,以此促進經濟增長,貨幣政策的有效性最終還取決於傳導機制的暢通性。

  陸磊認為,我國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是保持幣值穩定,以此促進經濟增長。

  首先,幣值穩定的決定因素是以通貨膨脹體現的貨幣購買力。2015年7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1.6%,生産者價格指數同比下降5.2%,環比下降0.7個百分點。在物價低水準運作的同時,金融機構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97%,相比6月的6.04%下降了0.07個百分點,這意味著扣除物價因素後,企業的實際融資成本仍呈上升趨勢,對稱性下調金融機構存貸款基準利率0.25個百分點有助於切實降低實體經濟運作成本。

  其次,金融機構流動性合理充裕是支援實體經濟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從7月金融市場利率走勢看,同業拆借加權平均利率為1.51%,比上月高0.07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低1.9個百分點;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為1.43%,比上月高0.02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低1.98個百分點。0.5個百分點的普降以及額外0.5個百分點定向降低縣域和消費金融組織等中小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有利於在總量上增強存款類金融機構支援實體經濟的能力,在結構上進一步體現了支農、支小、擴內需的政策意圖。

  陸磊表示,此次“雙降”有助於鞏固政策成效,更好地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2015年7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長13.3%,增速較上月末提高1.5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低0.2個百分點。狹義貨幣供應量M1增長6.6%,增速較去年同期低0.1個百分點。本外幣貸款餘額96.00萬億元,同比增長14.4%。應該説,今年早些時候的降準在供給端增強了銀行的放貸意願;降息則引導市場利率持續下行,在需求端提振了經濟主體的貸款意願。

  陸磊認為,國內國際經濟形勢和金融市場流動性狀況是決定政策調整的主要觸發因素。國際經濟低迷促使我國以擴內需作為主攻方向。外需的波動性要求擴大內需尤其是消費需求成為宏觀調控的重要目標。可以説,我們到了以降息促使企業財務成本進一步降低、以降準促使金融機構具有更充分的金融資源調配能力、以定向降準推動金融機構支援消費的時間窗口。

  陸磊分析,利率與匯率政策配合恰逢其時。近期,人民銀行對人民幣兌主要貨幣中間價報價機制實施進一步完善,勢必對金融體系本外幣流動性構成結構性影響,存款準備金率下調實際上為金融體系注入了無期限流動性,可以有效增強金融機構針對貨幣市場波動實施流動性管理的能力。

  陸磊認為,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取決於傳導機制的暢通性。基於物價走勢、實體經濟部門盈利水準與名義融資成本的比較,“雙降”政策為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和防風險營造了中性適度的貨幣環境,但同時需要實體經濟部門的“有效”融資需求與金融機構的高效率金融服務供給加以配合。

  考慮到生産者價格指數連續40個月以上負增長,需要高度關注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等其他宏觀調控政策的有效配合,盡可能降低理論界通常所認為的貨幣政策存在“治理物價上行效果優於治理物價下行”非對稱效應。

  當前,經濟運作的關鍵因素仍然在於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增長點、增長極、增長帶的塑造,貨幣政策為經濟運作營造了良好的環境,真實經濟增長則需要依靠實體經濟部門和金融機構的良性互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