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四季度經濟有望企穩回升

  • 發佈時間:2015-07-29 05:30:50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 賈康 程瑜 張鵬

  四季度經濟有望回升

  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長7%,其中一季度和二季度均為7%。與2014年以來的增速下行態勢相比,經濟增速趨穩的態勢比較明顯。但宏觀經濟運作仍舊承受著較大的下行壓力,經濟中的一些亮點有所累積,但尚未能在整體上形成有效企穩格局,關鍵經濟運作指標也表現差異化趨勢,部分指標正在企穩,部分産業正在復蘇,另有部分指標的表現不容樂觀。我們分固定資産投資、社會消費、進出口、就業和價格指數進行簡要分析預測。

  固定資産投資增速仍在放緩,預期第四季度可出現反彈。我國上半年固定資産投資增速在11.4%,增速相對放緩,政府加大固定資産投資規模僅起到了減緩增速降低的作用。隨著我國利率的不斷走低和M2增速將維持12%左右的預期,國內企業的投資成本將有效降低,債務置換也將有序推進,企業的投資能力將得到恢復,在市場需求拉動和固定資産投資稅收政策(不動産“營改增”)的推動下,四季度固定資産投資增速有望反彈。固定資産投資增速在6月保持與1-5月的增速基本持平,進入谷底期的特徵明顯。預計四季度增速將回升到13%以上,全年平均增速達到12.5%左右,是2000年以來固定資産投資增幅最低的一年。

  社會消費增長進入平穩期,10.5%的消費增速可能持續全年。受到宏觀經濟形勢波動和資本市場高漲的影響,我國投資性消費和享受型消費的增速有所放緩,但佔有主體地位的必需品消費和耐用消費品消費仍將保持穩定。儘管消費結構中諸如通信器材、文體用品等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亮點,但個性化、多樣化等新消費模式仍在培育期。6月份消費增速為10.4%,基本進入谷底期,預計全年消費增速基本保持穩定,達到10.5%左右,是2005年以來的最低增幅。

  進出口增速先降後升,全年增速約為5%左右。我國進出口增速形勢嚴峻,1-6月進出口總額增速約為-6.9%,其中,出口增速為0.9%,進口增速為-15.5%,距離年初預計的6%增速目標差距較大。但受到國際市場環境趨於穩定和國內企業去庫存化進程逐步結束的影響,我國貿易環境將有所改善,設備、原材料和軟體技術的進口量有望上升,而出口商品結構進一步趨向製成品和高技術産品。預計6月以後我國進出口貿易增長將形成環比正增長,出口在“一帶一路”、自貿區和人民幣匯率改革的背景下將形成明顯改善,在大宗商品市場價格不發生大的波動的前提下,全年貿易增速有望達到5%左右,為年初預期增速的80%左右。

  單位GDP就業容納能力提升,新增就業人數將超過1300萬。一季度我國每億元GDP的就業容納能力達到329人,一、二季度累計則新增城鎮就業崗位718萬個,是近年來單位GDP就業容納能力最高的時期,有望使我國在GDP增速下滑的同時,保持就業形勢的基本穩定。根據全年經濟增長達到7%的預期目標,依此推論可帶動新增就業超過1400萬人,只要經濟增速超過6%,新增就業人口崗位規模就將與去年持平,因此達到高於1300萬個新增城鎮就業崗位應無懸念。

  CPI預期保持平穩,呈先降後升走勢;PPI行業間走勢分化顯現,輕工業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受大宗商品價格走低、國內勞動力價格漲幅趨緩和部分産業去産能化的影響,CPI總體保持低位運作,但下半年將呈小幅上升的態勢,預期全年CPI漲幅保持在2%左右。PPI走勢出現分化,但購進PPI指數始終在出廠PPI指數下方運作,説明當前的大宗商品和中間産品價格波動沒有給企業的利潤率帶來明顯損害,只是規模增速下行對利潤總額形成了壓力。更進一步看,生活資料生産企業的出廠PPI指數基本上保持在-0.3%到0.3%之間,購進價格的走低使得生活資料製造業(輕工業)獲得了良好的增加值積累和增加值率的提升,為行業利潤增長、技術革新和産業分工細化準備了條件。生活服務業也有望獲得難得的發展機遇,“營改增”改革按現行時間表會加速覆蓋到生活服務業,並降低稅負,以促進該産業的發展和效率提升。

  三因素導致經濟增速下滑

  導致我國經濟增速下降的原因除進入中等收入階段後必然對應向“中高速”狀態的階段轉換之外,還要重視結構性和體制性的方面,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人口紅利削減與投資回報率下降是要素邊際産出下降的主要表現。今年6月底,我國適齡勞動人口較2012年末的最高點下降約1300萬人,而外出務工的農民工數量同比只增長18萬人,導致勞動要素的産出貢獻有所下滑,預計將影響GDP增長0.2個百分點左右。而受到産能過剩、固定資産加速折舊和基礎設施佈局失衡等因素的影響,我國投資回報率的水準近年來也呈持續下滑局面,以“GDP/固定資産投資”的指標進行衡量,2015年第一季度的比值僅為1.81,較2013年同期的2.12下降15%左右。投資回報率下降,成為影響我國實體經濟生産性投資的關鍵性因素,並導致資本形成速度放緩,影響經濟增速。

  第二,受到價值鏈與産業鏈分離的影響,我國增加值配置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並在特定的經濟下行階段表現加劇甚至嚴重扭曲。當前,受到“三期疊加”的影響,實體經濟增速放緩,而壟斷行業利用壟斷地位可以繼續攫取其他産業的增加值空間,如以國內市場的成品油凈價和電力凈價為例,成品油凈價約相當於美國的110%,電力凈價約相當於美國的160%,相應影響後續産業的成本控制和競爭力,使高成長、高效率産業的增加值未能跟隨總産值一起快速增長。更進一步看,由於産業增加值積累有限和競爭不足,導致産業分工和生産工序外包的不順暢乃至停滯,“形態更高級、分工更複雜、結構更合理”的經濟新常態進展緩慢。

  第三,效率創新和模式創新進展緩慢是基礎創新動力不足的主因。長期以來,我國主要通過要素投入的增長和新産業的擴張作為提升經濟運作效果的主要途徑,即偏重於粗放外延增長效率創新與模式創新較不足,在體制機制內部因改革不到位形成了效率創新與模式創新的障礙。效率創新指生産效率、流通效率和管制效率的綜合,我國創新活動中對存量産出能力的效率改善較有限,主要依靠規模經濟來實現,往往割裂了存量産出與增量産出間的有機聯繫,並且片面強調管制的合規和低風險,對管制的直接成本與市場間接成本的考慮不足,影響我國效率提升。模式創新強調生産組織模式、市場運作模式和産業協作模式的創新與完善,在現代資訊技術的支撐下,現代市場體系已經具備良好的商品和資源的差異化配置能力和定價能力,但是目前仍存在一些過於嚴格的市場準入管理、過於固化的風險控制手段、過於僵化的企業調控方式等。

  強化有效投資和創新驅動

  我國經濟下行中已有一些亮點和積極因素的積累,經濟探底企穩的支撐力正在加強,但受到人口紅利消失、壟斷因素過度、創新動力不足影響,我國仍將在未來一段時期面臨經濟下行壓力和“三期疊加”的糾結。我們的建議是應全力推進經濟體制改革,並積極加強增加有效供給的選擇性“聰明投資”,即“有效投資”,以效率、競爭和創新為核心,實質性推進産業結構調整和資源配置優化,及時調整人口政策,來引領“新常態”打造升級版。

  一是堅持簡政放權的改革,完善事中事後監管,以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乘法”。對涌現出的新的生産組織模式和市場運作模式採取靈活和寬鬆態度,放寬創業準入,嚴格市場監管,鼓動公平競爭,採用現代資訊技術手段和公開交流渠道,形成政府與企業的直接聯繫和對接,將政府簡政放權後的便利和收益直接落到實體經濟企業頭上,避免權利代理和配置扭曲。

  二是積極強化有效投資,結合現階段穩增長、調結構、護生態、惠民生、防風險的重點,以及“京津冀一體化”、“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區域發展戰略,選擇性地加大相關基礎設施、公共工程、經濟增長點和配套園區等的投資,以適當的貨幣政策于降息、降準通道內的操作和財政更充分運用公債、赤字安全空間來加以資金支援,並以積極發展PPP(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機制來引致民間資金配合跟進,從而互補結構優化結構,增加發展後勁,使人民群眾得實惠的同時,把一部分所謂“過剩産能”轉為支援“有效投資”的“有效産能”。

  三是大力推進資源、能源産品的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壟斷行業和國有企業改革,以開放和競爭形成效率,以融合和協作促進發展。除極少數特殊行業的企業外,均不再維護任何市場和企業的行政性壟斷地位,即使在必須保有行政性壟斷因素的企業和行業中,資源配置和生産組織的基本方法仍然可以是市場化的、競爭的。審慎厘清自然壟斷的産業和環節,實施合理的特許權管理。要堅持以管資本和推進混合所有制為核心來加強國有資産和國有企業改革,逐步推進國有資本監管新體制下的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混合所有制、公司治理機制和員工持股計劃等各項改革措施。

  四是切實推進農村産權制度改革。要根據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要求,健全農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權、集體經營收益分享權、公共財政投資資産的受託管理權。以此為基礎促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形成城市農村協調發展的城鄉一體化態勢使工業農業和第三産業互相促進。

  五是全面落實創新驅動戰略,以創新、轉化、應用、融合為關鍵節點,強化政策支援力度,強化智慧財産權保護促進制度、管理産品、産業、技術和模式的全面創新。要提升智慧財産權的保護層次,推進職務發明制度的改革,大力拓展智慧財産權融資,開展智慧財産權質押投融資創新、保險創新等,使智慧財産權人獲得更大激勵和更便利的以權利融資的渠道。為提升創業融資的積極性和風險承擔能力,可將有限合夥制創業投資基金中的法人合夥人納入投資稅前扣除優惠範圍,建立國家創業投資基金引導資金等,並支援保險資金進入創業投資領域開展業務。

  六是積極調整人口政策。“放開二胎”對應的僅僅是體制內1億多人中有生育能力的幾千萬人口,決不會産生任何所謂“嬰兒潮”的不良衝擊,而短期內會産生一部分家庭快速釋放有效需求,助力穩增長的效應,中期則明顯緩解“失獨家庭”等社會焦慮,消化矛盾凸顯因素,長期則是使人口老齡化壓力得到一定對衝的必選事項。

  當前我國經濟運作在下行中依舊錯綜複雜,但部分核心指標已經顯示出“築底企穩”勢頭,如能通過宏觀調控政策有效引導和深化體制改革有序治理,有望在今年第四季度或稍晚實現國民經濟的總體企穩回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