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利率與匯率市場化改革仍需加快推進

  • 發佈時間:2015-06-27 01:31:23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王輝

  在26日舉行的“2015陸家嘴論壇”上,人民幣利率與匯率市場化改革再度成為關注焦點。多位演講嘉賓與參會人士認為,利率市場化預計在今明兩年內實現,這將給金融體系帶來長遠的積極影響。而近年來人民幣跟隨美元被動升值的壓力,也凸顯人民幣匯率機制進一步改革的緊迫性。在人民幣國際化的大背景下,人民幣在利率與市場化兩方面的改革,仍需加快推進。

  利率市場化改革仍待深入

  中國社科院原副院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在論壇上表示,今年以來利率市場化改革有很多舉措,4月份央行在降息的同時,提高了銀行存款上限,不久前又推出大額存單業務。但與此同時,銀行存款利率上限放開並不意味著利率市場化基本完成,目前利率市場化改革仍然還在路上。

  李揚表示,利率市場化改革包括三要點。一是讓利率由市場決定;二是完善市場利率體系和利率傳導機制;三是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能夠按照央行的利率目標進行調控。綜合上述利率市場化的標準,未來利率市場化改革還需要在多方面繼續推進。這包括大力發展債券市場、打通債券市場與信貸市場、建設以基準利率為核心的利率體系、建立有效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等。

  此外,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表示,未來仍需要完善利率市場,打通貨幣市場、信貸市場和資本市場,形成完整、平滑的收益率曲線。澳大利亞紐西蘭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劉利剛表示,中國金融體系與金融市場開放,要注重國內金融市場的開放,利率市場化需要有其他金融市場開放來配套。

  匯改風險不應過度高估

  與會人士普遍認為,近年來,隨著匯率市場化改革的深入,人民幣匯率的彈性與市場化定價已經取得長足進展,但距離匯率自由浮動、資本項目完全可兌換仍有一定距離。儘管許多新興經濟體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曾遭遇較大的金融風險,但對於人民幣匯率的市場化改革,不必誇大人民幣匯率改革的風險。

  星展集團控股執行總裁Piyush Gupta表示,雖然一些研究認為,如果資本項目可兌換完全開放,會有大量資本離開中國。但事實是,雖然有一些資金已經離開中國,但更多居民資金和投資者還是偏向於把投資留在境內。因此,如果資本賬戶真正開放,確實會有一部分熱錢離開,但不會像一些市場人士認為的那麼大。此外,資本項目的開放,事實上還有助於讓資金盈餘的部分流向效率更高的領域。

  此外,Piyush Gupta還表示,中國完全放開資本項目還有一些積極影響,比如能夠幫助解決不良資産的問題。如果放開資本市場,採用靈活的匯率讓外資進來,將對一些資産的定價有幫助。目前中國正在推進地方政府大規模發債,很多資産會有更加市場化的定價,原來不透明的銀行間債券市場也會對境外投資者更加有吸引力。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表示,雖然匯率改革風險難免,但經過長期以來相關經驗教訓的積累,並沒有對付不了的風險。整體來看,在人民幣匯率的改革方面,目前各方對於風險的估計偏高,而對改革推進以後的收益估計偏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