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宋代書畫成古畫拍賣翹楚

  • 發佈時間:2015-06-13 01:43:31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蕭薔

  6月6日晚,北京匡時春拍舉槌,被定為一級文物的三件宋代書畫《宋人摹郭忠恕四獵騎圖》及南宋《呂祖謙告身》、《司馬伋告身》分別以8050萬元和2875萬元、2012.5萬元成交。前者由劉益謙競得,創造了本季春拍古代書畫的拍賣紀錄。

  據北京匡時介紹,原藏于清宮的《四獵騎圖》1922年被溥儀以賞賜溥傑名義盜運出宮。《司馬伋告身》和《呂祖謙告身》則為首次面市,為史學界對宋代官制及其運作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文獻。《四獵騎圖》曾于2010年嘉德春拍以7952萬成交。

  三件文物的上拍將一眾藏家的目光聚焦于宋代書畫之上。

  傳承有序

  據北京匡時介紹,《四獵騎圖》乾隆年間進宮,由四片素絹冊片改裱拼成一卷古代北方遊牧民族生活風情畫。畫面筆觸質樸有力,設色典雅,兩宋院畫風格斐然,但畫卷無落款,作者可能是徽宗朝代的翰林書畫院的一位宮廷畫師。

  據考證,這件作品收錄于《石渠寶笈》第六卷。《四獵騎圖》入宮後,存放于清帝問政與休息的養心殿。畫上鈐有“乾隆禦覽之寶”“石渠寶笈”“養心殿鑒藏寶”“嘉慶禦覽之寶”“宣統禦覽之寶”印章,乾隆曾命宮廷畫家丁觀鵬、丁觀鶴兄弟各自繪製摹本一卷。這件作品1922年被溥儀盜運出宮後流往國外。《司馬伋告身》和《呂祖謙告身》也是兩件海外回流的宋畫。

  宋代的告身,也叫告命、誥命、官告等,是官人任官授職的公文憑證,即以皇帝名義頒發的官員委任狀,告身在唐宋時期最為流行,宋代之後逐漸銷聲匿跡,元代統治者曾下令“凡收藏宋告身者,悉投水火,有妄訐者,坐死”。

  前朝告身經此一劫,加之近千年時光消磨,存世者寥若晨星。此件《司馬伋告身》為林朗庵舊藏,司馬伋字季思,為司馬光家族曾孫,在南宋乾道二年(1166)為建康總領。呂祖謙為宋代名臣,與朱熹、張栻齊名,同被尊為“東南三賢”,是南宋時期最著名的理學大家。其告身書于淳熙五年(1178),時呂祖謙四十二歲。

  北京匡時董事長董國強介紹,這三件宋代書畫已被北京市文物局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國有文博機構都有優先購買權。匡時夜拍,《四獵騎圖》以6000萬元起拍,經過多輪競爭,最終以8050萬元由藏家劉益謙拍得,成為其龍美術館的重要藏品。

  中國畫巔峰世紀

  由於“紙壽千年”難以保存,加之“中國畫多元美學基因”的藝術屬性,宋代書畫已成為當今國內藝術品拍場的重器。

  從西元960年趙匡胤陳橋驛兵變建立宋朝,到1279年陸秀夫背著小皇帝趙昺投海,兩宋全盛之時,GDP總量佔世界一半以上,雖山河破碎,文化藝術卻空前繁榮。北宋初年,宮中即設翰林圖畫院,網羅舊時西蜀和南唐的畫家。《圖畫見聞志》和《畫繼》記載北宋畫家386人,《南宋院畫錄》記載畫院畫家96人。

  法國漢學家謝和耐認為宋代是“中國的第一次文藝復興”。中國歷史學家陳寅恪説,“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天水一朝”。

  國際中國古代藝術史學界認為,宋畫是中國傳統繪畫的成熟期,畫家多,畫法多,中國古代美術到13世紀到達巔峰。

  從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到米芾的《珊瑚筆架圖》,從李公麟的《五馬圖》到宋徽宗的《寫生真禽圖》,國家文物局2001年主持編纂的教材《中國書畫》中寫道:“宋代的遺存遠勝以往任何朝代。”

  黃賓虹自題山水道:“北宋畫多濃墨,如行夜山,以沉著渾厚為宗,不事纖巧,自成大家。”西方著名藝術史學家高居翰在《圖説中國繪畫史》一書中讚嘆宋畫之美:“在他們的作品中,自然與藝術取得了完美的平衡。他們使用奇異的技巧,以達到恰當的繪畫效果,但是他們從不純以奇技感人;一種古典的自製力掌握了整個表現,不容流於濫情。藝術家視界之清新,了解之深厚,後世無可比擬。”

  顏色、形狀、質感的單純素樸,是宋代的美學特徵。白墻黑瓦、原木本色、單色釉瓷、水墨淡彩,“宋畫惟理”,極簡、不炫技,卻表現精湛,形成了影響至今的雅致風尚。

  北宋畫家張擇端的社會風俗畫《清明上河圖》是當代名氣最大的宋畫。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余輝説,國外漢學家看到的第一張宋畫大多是它,但這幅國寶級北宋風俗畫並不是宋畫的最高代表。

  高居翰認為:“在整個中國繪畫傳統中,最獨特最輝煌的成就正是山水畫。”而宋代藝術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山水畫。

  宋代的山水傳統,以北宋初年的李成、范寬、關仝三大家為宗,被稱為“唯營丘李成、長安關仝、華原范寬,智妙入神,才高出類,三家鼎峙,百代標程。”繼起者又有王士元、王端、燕文貴、許道寧、高克明、郭熙、李宗成、丘納、王詵等人。

  花鳥動物畫起初有黃筌、徐熙兩派,以黃體為正宗,到宋徽宗親創粗筆水墨花鳥,更加主流和嚴謹。徽宗時,畫學正式納入科考,形成中國宮廷繪畫最興盛的時期。台灣作家蔣勳戲稱“宋徽宗是故宮精神上的第一任院長”,徽宗也是一位出色的花鳥畫家,他的《瑞鶴圖》和《柳鴉蘆雁圖》現在分別是遼寧省博物館和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北宋中後期文人畫興起,蘇軾、文同、黃庭堅、李公麟、米芾以王維和顧愷之為先驅,即興創作,追求得意忘形的境界,他們“替繪畫開啟了一種類似寄情寓興的功能”。

  南宋的畫家,一部分仍沿襲北宋大師的創作路徑,以細膩的皴法表現壯闊的山川形勢;另一部分轉向偏角山水,以局部代全景,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是其代表。梅蘭竹菊也是在南宋確立了在文人畫題材中的地位。

  在構圖上,馬遠改變了五代、北宋以來的“全景式”,善於“以偏概全”、小中見大,只畫一角以表現廣大空間,被稱為“馬一角”,後世讚其畫風為“殘山剩水”。夏圭則師承范寬、李唐,用禿筆帶水作大斧劈皴,人稱“拖泥帶水皴”。他的構圖經常取半邊,焦點集中,近景突出,遠景清淡,顯得畫面空曠遠大,人稱“夏半邊”。

  耶魯大學藝術史係教授班宗華分析,清末民初是西方收藏中國藝術的黃金期,日本和歐美的公共博物館及私人藏家展開對中國宋代繪畫的激烈競爭。中國大批宋畫真跡流到海外,但其中大部分其實是由明清兩代的宮廷畫師和職業畫師偽造的。

  相比留存於世的數萬件明清畫作,宋畫數量極少。“全球範圍爭議不大的宋畫一共不到兩千件,北京故宮藏400多件。”故宮博物院余輝説。據估計,清末民初,歐洲和美國收藏的宋畫不會少於500件。原本稀少的宋畫分散在北京故宮、台北故宮、美國波士頓美術館、日本黑川古文化研究所等約200家藝術收藏機構。

  中央美院的黃小峰説,國內古畫研究的重心一直囿于明清時期,“明清繪畫鑒定不會太難。比如唐伯虎的很多畫已經被確定為真跡,隨便拿一件放裏面比對,基本就可以判定,而宋畫很多為孤品,難以找到同類作品做比對。”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