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1980-2008年 歷史情景分析

  • 發佈時間:2015-05-25 01:35:07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我們將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美元指數和大宗商品價格分成十個階段,分別印證上面的框架。

  第一,1982年底到1984年5月左右。上世紀80年代初全球石油危機過後,美國裏根改革經濟復蘇。1982年第四季度美國經濟開始上行,增速遠超其他發達國家,帶動全球經濟回升。這段時間表現為:美國經濟強,全球經濟強,但是美國強于全球,美元和大宗商品同漲。

  第二,1984年6月至1985年2月左右。美國經濟開始見頂回落,也帶動全球經濟下滑,大宗商品價格開始回落。但是此時美國經濟增速仍然強于其他國家,所以美元指數繼續上漲。這段時間表現為:美國經濟弱,全球經濟弱,但是相對來説美國增速仍較高,所以表現為美元上漲,大宗商品價格下跌。

  第三,1985年3月至1986年8月。全球經濟在美國帶動下繼續下滑,但當時日本和德國經濟開始表現強勁,對全球經濟形成一定支撐。1985年一季度開始,美國經濟增速先後回落到日本和德國經濟增速以下,美元見頂回落。這段時間表現為:美國經濟弱,全球經濟弱,美國經濟增速更低,美元下跌,大宗商品下跌。

  第四,1986年8月至1989年2月。美國經濟在1987年初開始見底,對於全球經濟的拖累開始減退。隨後變成日本和德國引領全球經濟上行,美國經濟表現要落後於當時主要發達國家。這段時間表現為:美國經濟強,全球經濟強,但是全球更強,因此是美元跌,大宗商品價格漲。

  第五,1989年3月至1991年底。1989年開始美國經濟出現了加速下滑,但當時日本和德國經濟仍然強勢,因此全球經濟緩慢下行。直到1991年初,美國經濟觸底,同時日本和德國危機先後爆發,強弱趨勢開始部分扭轉。這段時間表現為:美國經濟弱,全球經濟弱,但是美國經濟更弱,因此表現為美元和大宗商品一起下跌。

  第六,1996年6月至1999年6月。借助資訊技術革命影響,美國經濟從1994年開始步入強勁復蘇通道。但是美聯儲連續加息後卻在1997年引發了亞洲金融危機。受到新興市場拖累,全球經濟大幅下滑,直到1999年才得以走出危機。而同一時間美國經濟表現平穩,形成巨大反差。這段時間表現為:美國經濟強,全球經濟弱,美元上漲,大宗商品價格下跌。

  第七,1999年底至2002年初。網際網路泡沫破滅前後,全球均陷入經濟衰退。從數據上看,美國經濟比全球經濟更弱。大宗商品價格出現小幅下降,幾乎達到1977年以來的歷史低點。但是美元卻出現逆勢上漲,這和我們的框架並不一致。主要原因在於這種美國經濟和全球經濟在快速大幅衰退時刻,風險溢價會大幅攀升,而美元作為避險貨幣會逆勢上漲。同樣的情形也出現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刻,美國經濟拖累全球增速,但是美元逆勢上漲。這段時間表現為:美國經濟弱,全球經濟弱,美國經濟更弱,但是避險情緒推動美元上漲,大宗商品價格下跌。

  第八,2002年至2007年。2002年全球經濟復蘇,新興市場引領全球經濟增長,期間美國經濟復蘇至2004年後出現下滑,全程美國經濟增速都要弱于全球增長。這段時間從經濟表現上應該分為兩段:2002-2004年,美國經濟強,全球經濟更強;2004-2007年,美國經濟弱,全球經濟強,但是大類資産都表現為美元指數下跌,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

  第九,2007年9月至2010年9月。次貸危機發展為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美國拖累全球走向經濟衰退,然後在全球刺激政策配合下雙雙出現反彈,美國經濟始終弱于全球增速。這一時期大宗商品價格和全球經濟走勢一致,先下後上。美元在避險需求下出現一波小反彈,但總體弱勢。這段時間總體表現為:大宗商品跟隨全球經濟先下後上,而美國經濟弱于全球經濟,美元弱勢,但是避險情緒下美元會出現小幅反彈,類似2001年。

  第十,2012年底至2014年。這段時間美國經濟一直表現較弱,全球經濟由於新興市場動力衰竭也逐步下滑,大宗商品價格在2011年見頂後下滑。由於新興市場增速仍然要強于美國,美元這段時間表現總體較為疲軟,期間因為歐債危機等風險事件會有局部反彈,但未出現趨勢性上行或者下行。這段時間表現為:美國經濟弱,全球經濟弱,美國經濟更弱,美元價格維持低位,大宗商品價格下降。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