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當代陶藝的東西方對話

  • 發佈時間:2015-04-18 03:09:37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李坤凝

  2015年4月9日,“文明的互動與交融——東西方當代陶藝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這是一個具有強大國際陣容的當代陶藝展。此次參展的陶藝家有美國阿佛雷德大學的教授溫·海格比、國際陶藝協會主席雅克·考夫曼(法國籍)、日本京都大學造型係教授清水六兵衛八代、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創作院院長朱樂耕。四位陶藝家分別代表了美國、歐洲、日本、中國的陶藝水準,在他們的作品中我們一方面可以看到西方現代的、前衛的形式,也能感受到連接著東方文明的某些古老的內在生命力。

  當代陶藝“出走”之路

  二十世紀初,畢加索、馬蒂斯等藝術家進行了一些當代陶藝實驗,成為當代陶藝的先驅。上世紀50年代,日本京都一個年輕陶瓷藝術家組織的“走泥社”藝術團體,在陶瓷藝術領域發起一場革命,使陶瓷藝術擺脫了實用的器物的束縛。與此同時,美國奧蒂斯藝術與設計學院的年輕教師也衝破傳統陶瓷藝術的實用性,走向當代藝術的系列實驗。當時的中國雖然缺席了當代陶藝的發端,但是在日本和美國發起的現代陶藝的變革,是以西方的當代藝術形式吸收東方(包括中國唐宋陶瓷)藝術中的審美理念所發起的一場革命。

  中國的哲學被日本人發展到極致,進而影響到美國,發展出追求肌理美、殘缺美以及拓展陶瓷材質多種可能的當代陶藝語言。這種語言將陶瓷藝術從傳統的工藝品,拓展為當代藝術的一部分。將陶藝從博古架上和室內陳設中解放出來,走向更大的公共環境空間,成為讓人震撼的公共藝術。因此,當代陶藝,一方面是現代的、前衛的,但另一方面卻連接著東方文明的某些古老的內在生命力,深刻地影響著東方當代陶藝的新的追求。當代陶藝發展的歷程讓我們看到了東西方不同文明的互動與交融,也讓我們體會到了世界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西方陶藝的東方精神

  1998年,法國陶藝家雅克·考夫曼來中國做交流,從此他的足跡遍及中國大地。在他的作品中表現出很強的東方禪宗精神。他注重感悟與頓悟式的直覺,他認為直覺就像是一種主張,一種內在的反應,這既反映了其對創作材料的了解,也揭示了其對創作的各種可能性的思考。

  考夫曼的作品有的是和觀眾們一起完成。他的作品講究自發性和偶發性,“創作之初,我沒有遵循任何預定的計劃或者預先設計,只有一個模糊的概念,只要這個概念能夠與我認為創作材料所出來的結果呼應即可。粘土富有表達潛能的特點之一就是它們的可塑性,是能量的直接表達。”

  考夫曼來到中國,不僅加深對粘土及火的認識,更重要的是他在這裡獲得了更多的藝術靈感,創作了許多具有東方意味又非常前衛的作品,而他的到來也為中國陶藝界帶來了許多新的思考。

  美國陶藝家溫·海格的所有作品都是以自然風貌為主題。他1991年第一次訪問中國,中國山水對他啟發很大,甚至他認為自己本身就屬於中國。他去過中國很多城市,但去的最多的是景德鎮,他為這座城市著迷,他將景德鎮稱為“製造者之城”,與景德鎮的交流促使他的作品變化,他不斷嘗試用高溫瓷,尤其是青瓷材質來表達自己具有東方情結的作品。

  東方陶藝的傳承與開拓

  “清水六兵衛”是日本世代相襲的家族封號。清水六兵衛一代出生於大阪的一戶農家,在京都五條坂修習燒陶,1771年自立門戶。從家族第一代開始到今天清水六兵衛八代,陶藝家族承襲至今已有200多年曆史。但在清水六兵衛七代以前,家族的陶藝創作還都局限在器皿上。直到學建築和金工設計的清水六兵衛七代才開始邁入了抽象的裝置造型。本次參展的清水六兵衛八代和其父親一樣也學過建築,因此他們之間有很強的傳承性。

  他這次參展的作品大都是抽象的幾何形,簡練嚴謹,釉色十分講究,瓷的釉質卻燒成金屬的感覺。他認為大件的作品要有周圍空間意識,要使作品與環境相融,因為釉料表面會映襯周圍的景色。上世紀五十年代,日本當代陶藝先輩一方面繼承傳統,另一方面睜眼看世界,瞄準激進的西方當代藝術或裝置藝術。同是來自於京都的清水六兵衛八代與當代陶藝先輩一樣,在其作品裏融合了東西方文明的許多因子,也融進了傳統與現代的許多文化因素,最後成就了自己具有個性化的當代陶藝風格。

  中國陶藝家朱樂耕是中國推動環境陶藝和生活陶藝發展的最重要的陶藝家之一,他和日本陶藝家清水六兵衛一樣,出生在傳統的陶瓷手工藝城市,受過高等教育,同時也有自己的家族傳承。他的父親朱明生前是景德鎮非常有名的陶瓷美術家,在他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傳統與現代的連結、轉折以及發展。從某種意義上來説,東方陶藝家和西方陶藝家的最大不同就是,他們藝術的根一直伸展到過去。

  2002年,他被邀請到南韓首爾,花了四年的時間為麥粒音樂廳的內空間、外空間做了十幾幅系列的陶藝裝置壁畫,代表性的壁畫有“生命之光”、“時間與空間的暢想”、“黑與白的對話”、“燦爛時光”等,用了一百多噸瓷泥,整個面積近千平米,是世界上最壯觀的陶藝裝置壁畫之一。最後這座建築被命名為“陶瓷宮殿”,成為首爾的一道重要人文景觀。其中音樂廳內部用高溫瓷做強面裝飾,在世界是首例,不僅具有藝術效果,聲音的反彈效果也達到最佳。朱樂耕的陶藝作品融入了城市景觀,成為建築及廣場的公共藝術的一部分。當我們走近他的每一件陶藝作品,無論是大創作的神奇,還是日常小品的情趣,都能觸動你的內心。這裡有一份童真的天性,一份歲月的寧靜,一份夢幻的純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