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高油價時代已經結束

  • 發佈時間:2015-03-23 00:18:52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根據國際原油價格網站的數據,進入2014年第四季度以來,國際石油價格直線下跌,布倫特原油價格從2014年6月23日的107.226美元/桶,下降到2014年12月31日的54.12美元/桶。石油價格下跌到85-90美元/桶,被人們認為是合理的價格水準,但也沒有能夠維持住,而是繼續下跌,到2015年3月,紐約原油期貨價格最低探到42.42美元/桶,比2014年的最高價格跌去60%。我們認為,石油價格下行並非是戰略陰謀,而是金融危機後美國調整能源戰略陽謀的必然結果,是金融危機後全球實體經濟産能過度擴張的自然反應。未來3-5年石油價格難以再回到2013-2014年的高價水準,高油價時代已經結束。

  一、油價下行成因與價格走勢存分歧

  對於國際原油價格下跌,人們的認識、分析差異很大。有看法認為石油價格下跌是戰略陰謀,是美國打擊俄羅斯、委內瑞拉、伊朗等的戰略需要。在這一背景下,石油價格下跌,可以打擊脆弱的俄羅斯經濟,導致俄羅斯盧布貶值和國內通貨膨脹,而石油價格下跌對歐洲經濟有利,也有利於美國。

  還有看法認為,美國頁巖氣和頁巖油的大量生産,導致國際價格大幅度下跌。面對石油價格暴跌,歐佩克並不害怕,甚至提出即使石油價格下跌到20美元/桶,也不會干預。石油價格下跌到20美元/桶,美國的頁巖油企業就不會盈利,甚至會倒閉。因此,歐佩克對油價下跌不在乎,堅持不減産。

  對於未來石油價格趨勢,看法也差異很大。2015年1月16日,國際能源署發佈月度原油市場報告稱,“除非有重大干擾因素,原油價格不會立即回升,不過諸多跡象顯示,降價趨勢將會改變。”國際能源署也承認,“市場的底線到底在哪,都只是猜測”,但油價下跌最終將開始抑制産量並推升需求。國際石油價格走勢,依然是各界關心但難以猜測的話題。國際能源署在2008年《世界能源展望》中提出,扣除通貨膨脹因素,按照2007年價格計算,2008-2015年石油價格在每桶100美元,2020年超過120美元。

  石油價格涉及到多方利益的博弈和權衡,其影響也很大,甚至很長遠。那麼,到底該如何看待石油價格趨勢?

  二、油價低水準運作是中長期態勢

  2014年四季度以來國際石油價格下跌,有多重直接因素和間接因素,也有一些中長期因素。我們認為,其中的中長期因素是影響當前價格態勢和趨勢的主要力量。

  (一)國際石油供求關係變化是石油價格下行的基本因素

  自從2008年7月15日國際石油價格創造了147美元/桶的歷史新高之後,金融危機以來的石油時點價格再也沒有創歷史新高。而鐵礦石、銅礦、有色金屬和黃金等大宗商品價格在2010-2011年都創了歷史新高。儘管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石油交易的平均價格比危機之前創了歷史新高,但時點價格沒有創新高,也説明石油供求關係發生了重大變化。

  1、總量供給增加超過需求增加

  比較金融危機前後的石油産量和消費需求可以看出,2011年以來全球石油産量增加逐漸大於需求增加,2012年石油絕對日産量超過了需求量,改變了過去需求增加大於産量增加的情況。2014年以來,全球石油需求較為疲軟。2014年全球需求增長量60萬桶/日左右,而此前10年的平均年增長量達到110萬桶/日左右,全球石油供應增長量則在100萬桶/日左右。供給增加超過需求增加是導致油價下跌的供求因素。

  2、石油消費下降,需求增長放緩

  在石油供求關係中,區域供求結構變化也是影響石油價格下跌的重要因素。1980-2012年,北美地區的石油消費從2200萬桶/日增加到2300萬桶/日,年均增長微弱,而歐洲的消費從2350萬桶/日降低到1850萬桶/日。只有亞太地區的消費從1050萬桶/日增加到3000萬桶/日,這意味著一旦亞太地區的石油需求下降,石油價格就會下降。即使在最近的10年,作為石油消費主體的歐洲、北美地區的石油消費總量下降了1.309億噸,其佔全球消費比重從54.59%下降到45.47%,而其他地區總量增加5.906億噸,比重從45.41%提高到54.53%,二者幾乎顛倒了地位。2013年以來,世界石油消費需求增長放緩,亞太地區2013年與2012年比較,石油消費增長了1.21%,而在此之前多在2%以上,甚至達到4%,2014年的石油價格下跌顯然也與需求不旺關係密切。

  3、石油供給區域結構調整

  2003年歐佩克國家生産的石油佔全球供應比重達40.32%,2008年提高到43.72%,此後則逐漸下降,到2013年下降到42.13%,非歐佩克組織石油生産增加開始超過歐佩克國家生産的石油,這其中的重要原因在於石油價格高漲刺激了這些國家的石油投資和生産。尤其是美國2013年石油産量比2008年增加了1.439億噸,達到4.462億噸,其中的頁巖油和緻密油的生産,從危機之前的生産不足100萬桶/日擴大到目前的400萬桶/日以上。有分析認為,2014年美國的原油及液體産量不斷提升,全年預計達到每日1150萬桶,比2013年增加近140萬桶/日。同期美國的石油(原油與油品)凈進口量預計遞減20%,全年石油對外依存度由2013年的32%降至26%。大部分機構預測2016年美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石油生産國。

  美國石油産量的迅速擴張,不僅降低了美國的石油進口,使得美國進口石油的依賴度大大降低,而且增加了全球石油供給,成為油價下跌的重要因素。預計未來美國石油産量將繼續增加,這不僅是頁巖油和緻密油的增加,更重要的是,美國法律已經允許對近海石油開採,未來美國石油不僅進口減少,甚至出口增加,乃至成為凈出口國。從美國等5國石油産量增加情況來看,過去的5年,這些國家的石油生産增長了24.27%,增加2.553億噸,而石油輸出國組織産量沒有增加。中國經濟速度下行和美國石油産量增加是未來3-5年的必然趨勢,供求因素的作用,使得石油價格難以再回到高價格水準。

  (二)能源結構的調整和變化是石油價格下跌的重要影響力量

  由於石油供求增長與石油價格上漲關係的嚴重不對稱,即價格上漲遠遠超過了需求的增長,使得石油價格下跌具有一定的必然性。2010-2013年的石油價格比1995年上漲了6.3-6.5倍,而需求和供給僅僅增長了30%左右。油價高企也導致替代能源和節能技術的發展,從而也影響了對石油的需求。2000年以來的石油價格上漲,尤其是2011年以來的石油平均價格再次暴漲,催生了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的加速發展和使用。

  全球風電持續高增長。過去的20年,全球風電增長在500倍以上,遠遠超過石油産量30%左右的增長。即使在最近的10年,風電裝機總量也從2003年的39431兆瓦增加到2013年的318137兆瓦,增長了7倍以上。其中作為能源消費大國的美國增長了8.6倍,歐洲增長了2.4倍,中國增長了117.9倍,而同期石油産量增長只有10%左右。

  太陽能發電高速增長。截至2013年,全球累計光伏發電裝機總量136697GW,是2003年2614GW的52.3倍,是2008年15795GW的8.65倍。其中歐洲累計裝機79952GW,是2008年10970GW的7.3倍。2008年我國光伏電池組件産量2GW,佔全球産量的36%,2014年達到28GW,增長14倍,佔全球65%左右。2014年我國累計光伏發電裝機18100MW,佔全球13.2%,是2008年140MW的12.93倍。目前,家庭屋頂光伏板的成本已經下降60%,澳大利亞、德國、法國、義大利太陽能電池已經從4美元/瓦特降低到目前0.8美元。未來光伏發電依然會以10%以上的年均速度增長,成本也會繼續降低。

  風電、太陽能、潮汐能、水電等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幾乎5年就會翻倍。200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只有6690萬噸石油當量,佔當年石油産量1.79%,2008年達到1.237億噸石油當量,2013年達到2.793億噸石油當量,佔當年石油産量的6.76%。預計2018年可再生能源將達到6億噸石油當量,2023年達到14億噸石油當量,佔2023年石油産量比重達30.4%,如此巨大的新能源,必定約束石油價格的上漲。

  天然氣和煤炭産量的快速增長也是影響石油價格下行的重要力量。本世紀以來的石油價格暴漲,也帶動了對煤炭和天然氣投資與開發。天然氣在過去的10年增長達到34.14%,超過了石油增長18.22%的水準。在最近的5年,天然氣增長10.6%,而石油增長只有5.4%。2003-2013年煤炭産量增長了50.89%,2008-2013年增長了16.69%,也遠遠超過了石油的增長,部分程度上替代了對石油的需求。尤其是美國頁巖氣的開採和使用,其比重已經達到天然氣的30%以上,而且成本低廉,也大大降低了對石油的使用和依賴。

  此外,節能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的出現,産品能耗標準的降低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的産品技術發展,都大大減少了對化石能源的使用,降低對石油的使用。

  (三)新興經濟體增速下降是石油價格下跌的需求原因

  商品供求是影響價格的基本因素。過去的10年,亞太地區是全球石油消費增加的主體,在北美、歐洲消費之外的地區,石油消費增加了5.906億噸,其中3.426億噸來自亞太地區,佔58.0%。而亞太地區的石油消費,中國是主要力量。中國石油進口2013年比2003年增加了1.9億噸,國內石油消費增加了2.357億噸,佔亞太地區增加量的68.8%。由此可見中國的進口需求對世界石油價格的影響。事實上,2002年以來,亞太地區經濟高速增長,對石油需求增加。但2011年第四季度以後,其對石油需求增長逐漸放緩。以中國進口石油為例,2008年石油進口增長9.6%,達到17889萬噸,2009年增長了13.92%,2010年增長17.43%,但2011年以後,由於經濟增長速度下行,石油進口增長下降到7%以下。2014年由於價格下跌,增加石油戰略儲備和庫存,全年增長9.5%,預計2015年只有6%左右的增長。

  中國對石油需求的增長放緩也是石油價格下跌的一個重要因素。成熟發達國家對石油需求下降和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對石油需求增長放緩共同作用,將抑制未來的石油價格上漲。

  由於本輪油價下跌重要的原因在於美國頁巖氣的開採以及頁巖油的擴大生産,而石油開採成本對美國來説尤其重要。45-75美元/桶之間的波動對美國來説,完全可以適應。而且,國際上沒有哪個國家和組織願意減産,這也決定了石油價格難以再回到高價時代。

  石油高價超過100美元/桶,是特殊時代的産物,與中國經濟在金融危機後趨向增長頂峰關係密切。而今中國經濟進入了增長低於7.5%的時代,製造業産能嚴重過剩的時代,也進入了服務業高增長的時代,這些都會降低對石油的消費需求。應對氣候變化是人類社會的共同使命,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或者提高化石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是未來技術的重點方向。

  綜合上述因素,我們認為,石油價格下行並非是戰略陰謀,而是金融危機後美國調整能源戰略陽謀的必然結果,是金融危機後全球實體經濟産能過度擴張的自然反應。未來3-5年石油價格難以再回到2013-2014年高價水準,高油價時代結束。當然,考慮到石油成本變化和美元匯率波動、各國貨幣政策的影響,尤其是投機因素和石油價格下跌帶來的投資縮減和生産縮減,石油生産會出現波動,價格因此也會大幅度波動,我們給出的區間大體在45-75美元/桶之間,正常時的價格應該在50-65美元/桶之間。石油價格下跌到30-40美元/桶,是大概率事件,不排除趨向20-30美元/桶的可能。(本文為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助課題《我國外匯儲備和資本輸出戰略研究》課題的中間成果。)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