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券商股票期權業務“滿月考”

  • 發佈時間:2015-03-23 00:18:56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張莉

  作為國內首只場內期權産品,上證50ETF期權上市已一月有餘。對券商機構而言,股票期權的推出,為證券公司的産品業務創新和衍生品市場交易帶來新機遇。此前由於權證、場外期權做市及海外權證業務的存在,各家券商對場內股票期權業務已有充分準備,只待市場期權産品多元化後,便可以在這個新市場上大展拳腳。

  不過,據券商人士反饋,當前的交易制度管理過於“一刀切”風格,機構投資者已經不滿足於嚴格的準入門檻及持倉限制,“由於當前對合格投資者的管理相對嚴格,統一的限倉額度仍令機構投資者交易冷清,後續只有等交易所逐步放開限制,才能真正打通場內場外市場,發揮股票期權的風險對衝功能。”

  券商磨刀備戰新業務

  儘管上線不久,但券商機構在股票期權産品的準備方面稱得上是“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據深圳某大型券商衍生投資部負責人劉生介紹,在衍生品方面,證券公司已經具備豐厚的業務儲備資源,無論是人員、策略和系統都做了長期積累,“十年以前推出權證,我們便已經通過買入權證,用股票進行對衝,開始參與做市商和策略交易方面的工作;在2008年開始探討場外期權交易時,跟銀行做交易對手,將期權包裝成理財産品去銷售;而在2012年衍生品市場放開,場外期權活躍起來,則參與在香港、美國市場的期權、權證方面交易。”

  與此同時,券商經紀部門也在産品推出之前開始了密集培訓計劃,為投資者的順利參與做好了萬全準備。上述券商融資融券部負責人陳清(化名)表示,在上交所啟動股票期權業務之前,營業部已經開始進行業務準備,耗時一年多完成多項密集培訓,“從營業部內部的投資顧問到外部客戶,已經做了幾輪培訓,技術系統和公司內部流程、制度方案設計也早已準備就緒。上線後,幾筆交易結算非常順利。”

  為爭搶人才資源、大舉佈局期權業務,各家券商機構拼戰的硝煙味兒日益濃重。早在股票期權推出前夕,廣發、國泰君安、國金證券等多家券商陸續拋出股權期權相關業務的招人計劃,有些甚至從交易所期權籌備小組內部進行“挖角”。從招聘內容上看,券商股票期權業務主要在系統搭建、風險控制制度、交易管理等崗位的人才資源相對稀缺,成為幾大機構爭搶重點。有券商人士表示,一些擁有海外期權投資豐富經驗或者華爾街背景的人才或團隊,管理層會不惜一切代價拋出高薪招至麾下。

  初期限倉致交易冷清

  對於國內市場而言,股票期權産品屬於新生事物,為防控風險,交易所對初期期權交易合約實施了嚴格的持倉限額管理,比如上線3個月後,交易所將原有投資者的總持倉額度從50張提高到1000張,但新開戶或交易未滿3個月的投資者的持倉額度仍為50張。

  不過,來自券商方面的反饋是,嚴格統一的限倉制度管理,對於已有成熟投資經驗的機構投資者而言,並不具備實際的交易意義,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市場活躍度不高。“20手的額度對於機構而言沒有太大吸引力,參與者不多,加上做市和自營賬戶的分開設立,造成場外交易無法和場內期權進行對衝,令當前的股票期權産品無法發揮對衝風險的功能。”劉生説。

  據陳清介紹,由於初期業務開放,新加入的客戶對股票期權産品了解不多,普通投資者僅根據自身資産狀況進行簡單的申購或認股期權,從而了解收益特徵和風險特徵;而針對一些有投資期權經驗的機構而言,參與比例並不高,開戶比例僅佔10%左右。

  針對初期市場交易的冷清,交易所有關人士坦言“已有預判”。嚴格的準入門檻和限倉措施主要為防範投資者不理性交易行為,交易所層面並不片面追求市場交易量和活躍度,如果不熟悉産品的投資者貿然進入期權産品交易市場,不利於市場健康發展;待市場平穩運作一段時期後,會根據市場實際情況適當放寬限制條件。

券商股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西部證券 45.49 2.23%
2 國海證券 18.21 1.39%
3 招商證券 30.39 1.13%
4 方正證券 13.81 0.80%
5 國金證券 26.00 0.70%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國元證券 34.91 -1.61%
2 東北證券 20.36 -0.44%
3 光大證券 27.17 -0.37%
4 東吳證券 22.72 -0.22%
5 長江證券 15.70 -0.19%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