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19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中國人海外購房外國政府又喜又憂

  • 發佈時間:2015-02-28 01:22:25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劉洪

  在國內,房價在總體下行;在海外,中國人買房興致不減,以至於最近澳大利亞政府準備出招,對外國購房者徵稅。其目的,按照英國《金融時報》的説法,是因為中國人大量買房,“澳大利亞當地人抱怨住房市場價格過高,把他們擋在門外。”

  澳大利亞人的抱怨,同樣在美國、英國、新加坡,包括我國的香港,或多或少都存在。30年前,中國人還是貧困的代名詞;但30年後,至少在不少外國人眼裏,中國成了新的暴發戶,購物買房,動輒數十萬乃至百萬美元,眼睛眨都不眨。

  以澳洲為例,據統計,去年中國買家對澳購房總額飆升了60%,這使中國買家成為澳房地産市場最大的單一外國投資者群體。澳洲如此,美國亦然。數據顯示,在截至2014年3月的一年中,美國出售給外國人的房産中,近四分之一落入中國買家手中,總值約220億美元,比上一年暴增70%多,也讓“第二名”的加拿大相形見絀。

  除了個人買家,中國地産大佬也紛紛跨洋出海。在紐約、倫敦和雪梨等西方商業中心,中國的萬科、綠地等地産巨頭購地建房,千萬別以為他們真正是開拓外國房地産市場,他們瞄準的依然是中國人錢包——這些公寓樓,大部分出售給了中國買家。

  全球化年代,中國人海外購房,也實屬正常。一則説明,中國人,至少是中國富人,早已非吳下阿蒙,他們擁有鉅額財富,足以“腰纏十萬貫,購房到西方”;二則也説明,西方的房子,中國人很喜歡,對他們來説,這可能是不錯的投資。

  因為買東西,最需要考慮的是性價比。前幾天,日本駐華大使館就發了一條微薄,是這樣説的:“大家知道在日本買一套房要花多少錢嗎?據2014年的調查,日本計劃購房者們的年收入約為581萬日幣(約30.5萬元),平均年齡為42.7歲。一套獨門獨戶的房子的平均建築費用約為3057萬日幣(約160.9萬元),最貴的是東京3534萬日幣,最便宜的是宮崎2115萬日幣。”

  最後,該微薄還問:“中國的朋友們購房時的預算大約是多少呢?”

  這實在是明知故問了,160萬人民幣,要想在北京買好一點的房子,估計是不可能了,最近也得到河北了。在美國的時候,一位美國的經濟學家,聽筆者説,現在北京市區的房價,要遠遠高於華盛頓時,好幾分鐘都瞪大了眼睛無法接受。

  外國的房價,相對比較便宜,中國人競相購買,自然是理性的選擇,尤其是考慮到不錯的環境、良好的教育,尤其是每天必須呼吸的空氣。

  這種蜂擁而來的中國購買力,讓外國政府又喜又憂。畢竟,少有政府不喜歡外來投資,外國人買房,好歹是大筆投資,會帶動很多相關産業;而且,每年房産稅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但對普通居民而言,突然增加的購買力,必然推動房價上行,他們買房就需要多掏腰包,心中自然不滿,最後遷怒于外國買家,並向政府施壓。

  由此,也才有澳大利亞政府擬推出的外國人購房稅,這顯然針對的就是中國買家。根據這項規定,外國買家每購買100萬澳元的房子,須納稅1萬澳元(合7900美元)的“申請費”。此外,外國人不得購買二手房(在西方,二手房是房市主力軍),如果違反,罰款額最高可達房産價值的25%。

  看似很嚴格,實際也是毛毛雨。因為按照這條規定,中國買家業就比以前增加了1萬美元左右。買得起上百萬美元的房子,還在乎這區區1萬美元嗎?澳大利亞政府的平衡功夫,由此也可見一斑。

  當然,話説回來,中國人海外大量買房,雖屬經濟自由行為,但畢竟不是一件很值得榮耀的事情。而且,還帶來兩個問題:第一個,這總是國內資本的一種外流,對國內一些産業既是金融“抽血”,更是信心衝擊,不能掉以輕心;第二,中國畢竟還是資本管制國家,而買房者必定要動用大量資金,錢從哪來,怎麼出去的,就一點沒有問題嗎?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