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李嘉誠重組棋局:隔離房地産風險

  • 發佈時間:2015-01-20 08:06:00  來源:華西都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5年1月9日,李嘉誠的兩大主力長江實業(0001.HK)、和記黃埔有限公司(0013.HK)雙雙發佈公告稱,公司將進行重組,這兩家市值合計逾6636億港元的公司將在被合併後,再分拆成為兩個以開曼群島為註冊地的新公司長和與長地,再上市。消息一齣,便給香港商界帶來了巨大震撼,媒體紛紛關注,李嘉誠這一招究竟是下的什麼棋?世紀重組出於“方便做生意”

  根據長江實業的公告,這場被外界冠以“世紀”之名的重組,龐大而複雜。“長實重組”、“並購”和“分拆上市”,構成了這場世紀重組的三步。

  具體來看,一家名為“長和集團”的新公司,將被設立。隨後,長江實業和和記黃埔的資産,以換股的方式,裝入長和集團。最後一步,長和集團將旗下所有的發展物業、出租物業和酒店,則轉讓給長地集團。

  長地集團也是一家新成立的公司。換言之,長地承載了原來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的地産業務;而兩家公司旗下的非地産業務,則由長和集團“繼承”。

  至此,登陸香港股市43年的長江實業、歸至李嘉誠商業版圖36年的和記黃埔,化作歷史。自此以後,李氏商業帝國的“主力軍”,將變為新的長和集團與長地集團。

  據悉,本次重組預計在今年上半年完成,屆時長和將成為規模更為龐大的跨國企業集團,業務遍及50多個國家。

  市場用股價上漲的方式,為世紀大重組投了贊成票。

  但根據重組公告,長和與長地的註冊地,不再是香港,而是在遙遠的開曼群島。

  李嘉誠解釋,遷冊只是出於“方便做生意”。但結合他最近幾年“一手減持內地和香港資産,一手豪購海外資産”的投資路徑,“世紀大重組”還是給外界留下了巨大的猜測空間。

  大環境在變須區隔風險

  不同的人對“世紀大重組”的初衷各有理解:有人從中嗅到了“人民幣資産或將貶值”;房地産專家則説,李嘉誠此舉意在“看淡內地樓市”。

  世紀大重組的啟動時機,也為人猜測——既然原來長和係的股權結構存在“股價折讓”的弊端,依照李嘉誠的商業智慧及其對風險的警覺性,為何現在才啟動重組?

  長和係下一個掌舵手李澤鉅的回答是,“股價未能反映真實價值的問題已困擾多年,但一直苦於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案”,“直到2014年下半年,才想到了重組合併的方法”。

  對這個困擾多年的問題現在才開始解決的一個更合理的解釋是,原來穩健型的集團構架已經適應不了大環境的變化。此次重組,將房地産業務與非房地産業務打散重組,區隔處理很可能是怕房地産市場的風險拖累整個集團業績。

  根據媒體報道,在2011年以前,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每年都有一些土地儲備吸納,土地成本比較穩定。但2012年5月購入上海一塊住宅用地之後,“長和係”在內地市場上 再未有一塊土地入賬。在香港,長江實業最後一次拿地是在2012年11月。2013年至今,長江實業未在香港拍得任何地塊。

  “擇高處立、尋平處住、向寬處行。”李嘉誠的辦公室內,挂著這句出自清代名臣左宗棠的名言。據《南方週末》報道,李嘉誠是一個危機感很強的人,“他每天90%的時間,都在考慮未來的事”。

  2013年底,李嘉誠在接受南方係媒體集體採訪時,部分闡述過自己的商業哲學。他説,作為一家國際性綜合企業和負責任的上市公司,對經濟發展迴圈及業務回報條件,往往要帶高度警覺思維,“靈活調整是很正常和重要的運作”。

  “重組不是為了退休”

  重組完成以後,長和係資産的股權架構將由原來的三層縮減為兩層。李氏家族信託和李氏家族將成為新公司長和(非地産業務)及長地(地産業務)的直接控股股東;李嘉誠將分別擔任長和與長地的主席,其長子李澤鉅將擔任長和與長地的副主席,而霍建寧任長和聯席董事總經理。

  在新聞發佈會上,被問及何時退休時,李嘉誠給予外界的回答仍然是“沒有退休時間表”;然而,這次他主動向媒體透露,自己將會擔任長和、長地兩家公司的主席。引得港媒感嘆:“‘80後’誠哥意欲再續商業帝國輝煌!”

  根據香港媒體《新報》的報道,李嘉誠表示,這次重組不是為了退休,如真要是退休,會做得更多。“一個人到了某個年齡要退下來,實在是正常的事,但也想讓接棒的人和所有行政人員都更容易經營,我不只讓公司今天做得好,將來也要好,這是我的責任”。

  無論怎樣改變投資方向和重組,至少李嘉誠要從身家290億美元的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手中收回首富桂冠了。重組計劃公佈後的首個交易日,1月12日,長江實業、和記黃埔開盤即大漲,到當日張濤止,李嘉誠身家暴漲28.8979億美元,總資産超過310億美元重返亞洲首富的寶座。

  把企業註冊在開曼群島有啥好處?

  日前,亞洲富豪李嘉誠重組旗下兩家集團,並把重組後的企業註冊地點從香港遷移至開曼群島,稱此舉只是為做生意方便。其實,開曼群島早已成為中國企業一個重要“落戶地”。如知名中國企業阿里巴巴、百度、噹噹網、人人網、優酷、360等高科技網際網路公司,地産公司碧桂園、世茂地産,體育品牌李寧、安踏、特步等許多國人耳熟能詳的公司,都是開曼群島的註冊企業。有資料顯示,目前平均每年有4300家公司在開曼群島註冊成立,全球700多家銀行均在該群島設有分支機構,島內的金融業、信託業總資産已超過2500億美元,佔歐洲美元交易總額的7%。

  那麼開曼群島緣何獲得如此眾多企業的青睞呢?

  首先得益於開曼群島寬鬆的註冊政策。只要年滿18周歲的人即可註冊成立一家有限公司,註冊資本僅需要5萬美元,且不需要驗資。公司只需有1位股東和1位董事即可,且可以為同一人。

  其次開曼是出名的避稅天堂。開曼群島島內稅種只有進口稅、工商登記稅等簡單稅種。諸如在其他國家常見的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不動産稅等稅收,在開曼群島均不收取。

  很多註冊公司股東可能一次都沒有去過開曼,拿到註冊賬號後,就利用在離岸管轄區的空殼公司,大量製造關聯交易,再將企業利潤轉移到空殼公司。例如,因為開曼群島沒有企業所得稅,通過高買低賣的方式,把利潤做到離岸公司,把虧損留給國內公司,避免了國內的增值稅等。

  據《中國經濟週刊》、《新京報》、《南方都市報》、人民網、新華網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