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利空消息引爆恐慌 股市為何又現“黑色星期一”

  • 發佈時間:2015-01-20 07:54: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王俊嶺  責任編輯:羅伯特

  1月19日,中國A股市場再次上演了令人震驚的“黑色星期一”。早盤,滬深兩市大幅低開逾5%,此後雖一度回暖,但午後在金融、基建等權重板塊拖累下全線潰退。截至收盤,上證綜指報收于3116.35點,跌幅7.70%,創2007年6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處罰“兩融”違規券商、杠桿放大資金效用、恐慌情緒釋放等是誘發此次暴跌的重要原因。專家提醒,投資者在操作時應考慮多方面因素,理性決策,切忌盲目跟風。

  揭秘“黑色星期一”

  在A股“黑色星期一”的歷史上,本週一的表現可謂“名列前茅”。繼早盤大幅低開之後,滬指盤中一度跌幅超過8%,股指期貨四大主力合約悉數跌停。截至收盤,兩市合計成交量7013億元,近2000隻個股下跌。其中,銀行、券商、保險類個股幾近全部跌停,石油、電力、鋼鐵、工程機械等權重板塊也紛遭重挫。

  通常,人們將金融市場暴跌所在的交易日期用“黑色”冠名,而在A股市場,“黑色星期一”尤為令人心有餘悸。以滬指為例:1997年9月22日,單日下跌6.8%;1998年8月17日,全天跌幅8.36%;2007年6月4日,單日暴跌8.26%;2008年1月28日,重挫7.19%;2008年10月27日,收跌6.32%;2009年8月31日,下跌6.74%;2013年6月24日,下挫5.30%……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黑色星期一”現象與市場消息發佈規律有關。“一方面,中國股市歷來受政策面消息影響較大;另一方面,決策層為了使市場有充足的時間消化,通常選擇週五盤後公佈相關政策決定,這也促成了影響在週一集中釋放的‘規律’。”董登新説。

  直逼跌停原因多

  面對“黑色”來襲,市場人士普遍認為,上週末證監會對融資融券業務中違規券商的嚴厲處罰是此次暴跌的直接導火索。

  16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表示,證監會通過對45家證券公司融資類業務的現場檢查,發現了個別券商的違規問題,並決定暫停中信、海通、國泰君安三家券商融資融券賬戶3個月,同時對民生證券、齊魯證券等5家公司採取警示的監管措施。

  利空的導火索點燃了恐慌情緒的“火藥桶”。專家指出,“火藥桶”還有如下幾方面構成要素:首先,註冊制推進預期增強讓“新股供應量大增”的擔憂加劇;其次,2014年宏觀數據公佈在即,投資者擔心“數據利空”;再次,券商龍頭中信證券遭大股東減持成市場“陰霾”;最後,銀監會日前發文規範委託貸款,“信貸騰挪術”將受規範。此外,本週兩市將共有37家上市公司、逾700億元限售股解禁,短期內有利於聚集較強的做空動能。

  “從整體趨勢上看,本次暴跌的根本動因是對前期大盤過快過猛上漲的一種調整。”董登新進一步分析指出,此輪上漲以來,大盤指數在權重股的拉升下,沒有形成過一次像樣的調整,而“指數牛市”的動力恰恰又來源於遭到處罰的“兩融”等杠桿類業務。因此,本次暴跌既有外在利空干擾,更有大盤自身調整的需要。

  保持理性勿跟風

  廣大中小股民應如何應對“黑色星期一”?專家建議,投資者應在大盤劇烈波動中保持應有的理性,多角度、全方位地審視問題,切忌盲目跟風,一味地“追漲殺跌”。

  “需要看到,監管層對兩融業務中的違規及時出手,雖然影響短期資金面,但在長期卻有利於證券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不應盲目悲觀。與此同時,從歷史數據和中國經濟常年快速發展的趨勢上看,本輪漲幅並不是非常大,即使下跌也不會太過分。在風險釋放後,股市也將逐漸探索出一個‘新均衡區間’。”董登新稱。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