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稀土戰”中國以退為進

  • 發佈時間:2015-01-10 00:31:32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劉洪

  中國商務部日前發佈了《2015年出口許可證管理貨物目錄》,明確稀土出口執行出口許可證管理,僅需企業拿出口合同申領出口許可證,無需提供批文。此舉意味著執行了16年的稀土配額正式取消。

  這一變化的最直接原因,還是中國在世貿組織(WTO)官司中的敗訴。

  中國是稀土第一生産大國,佔到全球供應的90%以上。儘管稀土是國防工業和現代科技的重要組成部門,為軍工、電腦、手機、風力發電裝置、電池等技術産品所必需,儘管中國具有天然的“壟斷”優勢,但很可惜的,優勢産品賣成了白菜價,而且無序開採嚴重破壞了環境。

  為減少資源枯竭,我國自1998年開始實施稀土産品出口配額許可證制度,把稀土原料列入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並於2010年大規模減少稀土出口。國際稀土價格隨之飆升。

  這也引發了國際軒然大波的“稀土戰”。美國、歐洲、日本等國表達強烈不滿,認為中國的稀土出口管制,使中國企業在混合動力汽車電池、風力發電設置以及節能照明設備等産品上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

  爭執最終演變成成法律訴訟,美、歐、日聯合向WTO起訴中國稀土、鎢、鉬相關産品出口管理措施違反WTO規定。經過幾輪鬥爭,2014年8月,WTO最終裁定,中國實行的稀土出口管理措施不符合相關世貿規則和中國加入WTO時承諾,駁回中國上訴。

  由此,中國必須更改相關的稀土出口管理模式。商務部當時在一份聲明中説:“中方將認真評估WTO的裁決,以符合WTO規則的方式,加強對資源類産品的管理,促進資源保護,維護公平競爭,實現可持續發展。”

  取消從1998年開始實施的稀土出口配額制,也就在市場意料之中。下一步,中國還將取消25%-30%的出口關稅,這項改變預計將在2015年稍後時間落實。

  從這個案例亦可看出,儘管中國自認為配額和限售制度意在保護環境,但實則這種粗糙管理方式,違反了世貿規則,因此在國際訴訟上很難佔據上風。這也是西方國家多次針對中國貿易規則發起訴訟並且獲勝的主要原因。

  當然,“稀土戰”並沒有完全結束,中國此舉也有以退為進的意圖。畢竟,配額制在最初幾年對出口影響較大,最近幾年已名存實亡,因為很多配額根本就沒有用完。數據顯示,最近三年的稀土出口配額都略高於3萬噸,但2012年實際出口了不到2萬噸,2013年和2014年都不可能突破3萬噸。

  只是,如果單純取消對稀土的出口管制,帶來的一個必然結果是稀土出口市場的混亂,包括中國出口廠商增多,相互壓價行為可能再度抬頭,最後的結果是國內環境遭殃,資源價值低估,外國廠商受益。

  因此,在遵從WTO裁決撤銷相關出口管制的同時,中國必須改善對稀土等資源性産品的管理制度。

  首先,必須遵從市場規則和國際貿易規則,不必在出口數量上作出硬性規定,避免授人以柄,引發新的很可能敗訴的官司。坦率地説,當時的管理制度沒有經過嚴肅冷靜的法律評估,固然為中國贏得了一定時間,但整體效果不佳。

  其次,加強國內監管。稀土市場之所以混亂,很多廠商無序開採,嚴重破壞環境,走私行為則屢禁不止。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海外稀土進口統計是中國海關出口統計的1.2倍,也就是説走私量是正常出口的120%,政府完全可以提高企業開採門檻,對稀土資源開採進行整合,包括推動稀土企業兼併重組,同時嚴厲打擊走私和破壞環境行為。

  再次,變出口稅為資源稅。出口稅對限制出口的作用立竿見影,但也很容易被人詬病。取消出口稅,其結果是出口價降低,但這為提高資源稅率創造了條件,國家依然對稀土出口掌握主動權,也不至於因稀土白菜價讓大好資源便宜了外國廠商。

  當然,對國內稀土使用商而言,稀土內外價格的大致接近,提高了它們的稀土使用成本,從而降低了競爭優勢。但市場遵循的是平等競爭,中國製造商也不能總依靠奶瓶,完全可以通過挖潛創新,創造出新的競爭優勢。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