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通縮風險料增大調控需果斷加碼

  • 發佈時間:2015-01-06 02:26:14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今日視點

  Comment

  □本報記者 顧鑫

  2014年12月份物價數據即將發佈,市場預期CPI同比漲幅環比基本持平,PPI跌幅則可能進一步加大。分析人士認為,我國正面臨嚴峻通縮,對於通縮可能帶來的需求增長進一步放緩、債務壓力進一步加重、乃至貨幣政策失效等問題需要引起足夠重視,宏觀調控政策應果斷加碼、扭轉通縮預期,尤其是要著力於化解産能過剩、推動市場儘快出清和儘快落實有利於提升潛在增長率的改革舉措。

  從物價走勢看,未來的通縮壓力可能進一步加大。2014年11月,CPI同比增長1.4%,創5年新低;PPI同比降2.7%,連續33個月下滑。然而,物價見底的信號仍未出現。從2014年12月以來的情況看,原油價格下跌帶動能化産業鏈價格整體下移,採掘業和原材料産品的價格亦較為低迷。展望2015年,豬肉等農産品的波動週期明顯拉長,振幅也明顯收窄,大幅推升CPI的可能性較小,而受制于産能過剩壓力,PPI短期內恐仍難以擺脫負增長走勢。CPI同比仍在上漲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勞動力價格的剛性,且當前我國勞動年齡人口開始減少,因而如果等到CPI、PPI雙雙負增長才認定通縮出現,很可能就貽誤了宏觀調控的最佳時機。

  對於通縮風險的持續演繹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需引起足夠重視。通縮預期一旦形成,則會有自我強化的傾向,這將進一步抑制需求的釋放和加重産能過剩。在通縮進一步加重的情況下,即使名義利率降低為零,實際利率依然會繼續走高,企業的債務負擔則不斷加重,加碼投資的意願會不斷受到削弱。一旦出現這種情景,貨幣的投機性需求幾乎為無窮大,貨幣政策的寬鬆並不能對實際經濟産生刺激作用,出現所謂流動性陷阱的被動局面。即使沒有出現這種極端情形,通縮也顯然會拉長去産能週期。

  要採取適當的政策舉措來應對通縮風險,關鍵在於找準“病因”。內需疲軟的影響其實更為關鍵。新常態下經濟潛在增速會放緩,需求的表現不會很強勁,但通縮的持續意味著實際支出已經弱于充分就業情況下的産出水準。

  從宏觀調控角度看,需求管理政策的適時加碼已十分迫切。一段時間以來,政策似乎在糾結于要避免強刺激,這可能也和當前處於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有關,但政策無疑應當更加有力,越晚出臺成本可能越大。貨幣政策方面,被動的流動性增加已經不足以支援M2的合理增長,因而降準依然還有空間。當然,政策出臺的時點可能依然是相機抉擇,將松貨幣帶來人民幣貶值壓力和資本外流效應最小化。財政政策方面,中央財政應在基建投資的加碼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鐵路、環保等領域的投資仍大有可為。

  尤為關鍵的是,對外經濟戰略的調整應抓緊實施。國務院常務會議已部署加大金融支援企業“走出去”力度,有關部門正在落實會議精神,如境內企業境外直接融資的審核程式將進一步簡化。應當看到,新的對外經濟戰略並不能簡單理解為國內過剩産能的轉移,更應當視為將中國的發展經驗移植到新興市場國家,提升其經濟發展水準,是一個雙贏的舉措。因此,企業也應當提升自身的國際化經營能力,在更激烈的市場競爭轉机型升級。國內新的環保標準則應當加快出臺並嚴格執行,切實淘汰落後産能,加快市場出清。

  2015年是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各項改革舉措會陸續出臺,其中,有利於提升潛在增長率的改革舉措應當排在優先出臺的序列。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