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新華社牽頭組建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

  • 發佈時間:2015-01-06 02:26:16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王穎春

  上海市政府5日發文同意組建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這意味著,由新華社聯手多家上下游企業,旨在爭取亞洲石油天然氣交易定價權的中國版Henry Hub(亨利樞紐),已進入正式組建階段。

  目前,亞洲已成為全球重要的石油天然氣進口地區,但卻一直沒有形成有影響力的油氣交易和定價中心。無論從石油天然氣表觀消費量、生産能力還是管網儲運設施各個角度而言,在中國建立國際性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的條件已日趨成熟。反過頭來説,建立這樣的中心,也將為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

  不過,業內人士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認為,儘管爭取交易定價權初衷很好,但在油氣價格改革尚未完全到位,上游壟斷導致市場參與主體有限的情況下,建成一個多方參與且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油氣交易中心,仍有待相關配套改革的進一步深入。

  中國版亨利樞紐組建在即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即將組建的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未來的目標可謂遠大:即建成與美國Henry Hub天然氣交易中心、英國天然氣國家平衡點(NBP)並駕齊驅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亞洲地區天然氣和石油交易中心。

  根據記者獲悉的規劃,交易中心未來將建立石油天然氣交易、交收、結算平臺和網路服務體系。前期重點是組織安排天然氣、成品油的現貨交易。後期,將根據天然氣商品本身及天然氣貿易、儲存和運輸的特殊性,逐步發展適合天然氣特點的、符合國際市場天然氣貿易慣例的交易方式和産品體系,豐富市場交易主體,最終發展成亞太地區石油天然氣交易和定價中心。

  記者了解到,交易中心由新華社所屬的新華中融投資有限公司、三大石油公司和多家城市燃氣公司共同出資組建,大股東為新華中融。中心採用公司制組織形式,實現市場化運作。運營主體為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公司設股東會、董事會及監事會。同時,公司聘請國際、國內高端人才,成立高水準的管理團隊。

  東方油氣網總經理王灝認為,作為通訊社,路透社有自己的外匯交易平臺,彭博社有債券交易平臺,新華社參與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建設符合國際慣例。

  “相比於此前一些開展天然氣交易的市場由石油公司牽頭,此次引入新華社作為獨立第三方來牽頭,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市場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能夠得到更好地體現。”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劉毅軍表示。

  爭奪定價權勢在必然

  近年來,隨著亞洲地區經濟快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特別是石油天然氣的需求日益增長。亞洲地區日益成為全球重要的石油天然氣進口地區,對外依存度持續上升。但該地區還沒有形成有影響力的石油和天然氣交易中心,缺乏定價話語權。

  2013年,東北亞三國遵循的天然氣貿易體系基礎價格——日本液化天然氣平均到岸價格為每百萬英熱單位16.17美元,約是德國、英國天然氣進口價格的1.5倍,是美國亨利天然氣中心價格的6倍。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在美國、歐洲、中東等石油天然氣消費和生産國家和地區,既有石油天然氣期貨交易所,又有石油天然氣現貨交易市場,市場結構完善,交易體系豐富,為石油天然氣貿易提供了多種渠道。但在亞洲卻缺乏一個完善的交易定價體系。目前看來,中國建立這樣的交易定價體系時機已經到來。

  首先從天然氣角度講,截至目前,中國已經形成了超過10萬公里的天然氣主幹管網,3460萬噸/年的液化天然氣接收終端總運營能力。而且近年在石油天然氣管網和LNG接收站的投資大幅上升,管輸能力和LNG接收能力正在不斷提升。這為在中國建立國際性天然氣交易中心提供了較好的基礎設施條件。

  特別是中國與石油天然氣主産區接壤而建立的陸上跨境油氣管道優勢,比如中亞管道天然氣、中緬管道天然氣、中俄管道天然氣;以及沿海進口液化天然氣接收能力的大幅提升的優勢,上述這些優勢都是其他亞洲國家無法具備的。

  其次從原油角度講,2013年,中國原油産量2.08億噸,原油進口2.82億噸,原油表觀消費量達到5.07億噸。日本原油消費量2.09億噸,南韓原油消費量1.08億噸。2013年中國每天的煉油能力接近170萬噸,日本接近60萬噸,南韓接近40萬噸。無論是原油表觀消費量,還是煉油能力,中國都大大超出亞洲其他國家,因此同樣具備建立亞洲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的基礎。

  此外,以前中國石油天然氣市場供求主體較少,市場交易難以大規模開展。近年來,供求主體逐步增多,市場發育條件逐步具備。從供應方面看,我國石油天然氣來源主體趨於多元化,市場參與主體層次豐富,競爭日益充分,開展天然氣交易的條件已經具備。從需求方面看,國內石油天然氣消費結構變化明顯,化工用氣、城市燃氣(居民和工商業用氣)、發電用氣增長都較為迅速。

  中國證券報記者還了解到,之所以將交易中心選址在上海,是考慮到上海有中國最成熟、最有影響力的金融交易體系,各類交易所眾多。此外,上海是中國多條石油天然氣輸氣管道的終點和進口液化天然氣進入國內的起點之一,具有獨具的油氣管網優勢和成品油及液化天然氣接收儲存設施優勢,是中國石油天然氣消費中心,具備較好石油天然氣市場基礎。

  目前,上海已有上海石油交易所。此次上海市政府的批復中也明確要求,要“有關方面依法合規處理好交易中心與上海石油交易所交易平臺的關係。”記者了解到,未來上海石油交易所的有關業務,或將逐步轉入到新成立的交易中心。

  吸引多方參與是關鍵

  儘管組建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爭取亞洲石油天然氣交易定價權的初衷很好,但在執行層面,仍面臨不少難題,其中最大的障礙就是在國內油氣市場上游仍處於壟斷的格局下,如何吸引多方主體參與交易。

  由於行業壟斷始終難以打破,石油天然氣交易一直是國內三大期貨交易所和眾多現貨交易市場夢寐以求,但又難以下咽的硬骨頭。

  針對上述問題,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對記者表示,行業壟斷並不影響現貨交易市場的發展,“三桶油”手中的資源高度集中,同樣可以通過市場手段來進行交易,但在這種體系下,交易不會太活躍。林伯強同時指出,未來天然氣現貨交易能否活躍,關鍵看兩點:一是價格管制能否放開,二是市場參與主體夠不夠豐富。

  業內多位專家認為,當前推進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正逢其時。劉毅軍認為,近期國際油價出現明顯下跌態勢,這為天然氣價格改革提供了較好市場環境。在國際油價大幅度下跌的情況下,天然氣價格也會相應疲弱。

  林伯強也表示,近期石油、天然氣價格持續走低,給上市原油期貨、放開天然氣價格管制提供了良好契機。預計2015年將可完成存量氣、增量氣價格並軌,這意味著非居民用氣與替代能源的價格基本理順,天然氣門站價將有條件進入市場化定價。

  一旦終端價格可以放開管制,參與市場交易的主體就會快速增加。特別是,作為一個國際性平臺,只要交易規則和品種設計符合國際慣例,肯定能吸引更多的境外資源進入平臺,屆時“三桶油”的壟斷局面將被打破,而市場交易也必會活躍起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