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新三板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 發佈時間:2015-01-06 01:22:24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三板市場主要為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中小微企業發展服務,它的推行,使得囿于融資困難而徘徊于生死線的中小企業看到希望。新三板以多元化融資為出發點,為中小企業開闢了新的融資渠道,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新三板實施零門檻準入,公司滿足依法設立且存續滿兩年;業務明確,具有持續經營能力;公司治理機制健全,合法規範經營;股權明晰,股票發行和轉讓行為合法合規;主辦券商推薦並持續督導。

  對於懷揣上市夢想的企業家,新三板轉板通道無疑對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掛牌的企業,達到股票上市條件的,可以直接向證券交易所申請上市交易。進入全國股份轉讓系統的中小企業,可以實現財富增值。目前新三板的平均市盈率在20倍左右,企業掛牌後市場對企業給出估值,並産生流動性溢價;企業通過掛牌增加曝光機會,企業作為非上市公眾公司披露資訊,接受公眾監督,企業信用的軟實力增強,自然吸引投資者的目光,進而通過定向發行股票、債券、可轉債、中小企業私募債等多種金融工具進行融資,拓寬融資渠道,改善融資環境;掛牌企業也可通過兼併收購、資産重組等手段加速發展壯大。總體來説,新三板市場的“理想”是:為中小企業提供一個實現股份轉讓和增值、提高綜合融資能力、獲取更多發展資源、提升企業治理規範度、提升企業公眾形象和認知程度、解決企業股東超過200人的問題、掛牌速度快、對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轉讓股票限制有限、進入主機板市場的快速通道、拓寬融資渠道的一個公開、公平、公正的交易場所。而“現實”中呢?

  審核尺度嚴

  新三板零門檻吸引著眾多中小企業躍躍欲試,但是實際操作中,還是有相當大的阻礙,“零門檻”由簡到繁逐步淹沒于層層審核之中。新三板掛牌實行備案制,但是其審核尺度嚴格,對企業規範程度的審核要求無異於IPO審核,因此對於大多數之前類似于野蠻生長的中小企業來説,在新三板掛牌,猶如鏡中花、水中月。中小企業在新三板掛牌,實際是存在玻璃門的,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業務規則》中明確説對財務無要求,只要具有高成長性,但是在實際審核中,企業掛牌的財務要求與創業板同等。這樣的現實條件,倒逼有些中小企業為了在新三板掛牌,注意力放在“財務整合”而非主業創新上,反過來貽害投資者,進而對新三板市場産生不良影響,最終與設立新三板的初衷背道而馳。

  主辦券商無奈自抬要求

  對於主辦券商來説,低佣金,終身督導促使券商消極應對,囿于成本以及掛牌成功率的考慮,主辦券商在選擇企業時,主動抬高了選擇要求,比如農業企業,隱性的審核要求為年收入1億元,毛利率大於20%。可以説主辦券商在現實背景下,主動選擇財務指標較好,規範程度較優的企業,而那些財務指標差,但真正具有高成長的企業被拒之門外。

  500萬——個人投資者的壁壘

  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經濟總量位居世界第二,但是多年來積累的深層次矛盾,需要在此次全面深化改革浪潮中逐一解決,中小企業作為我國經濟新增長點的承載體,已成星火燎原之勢,中小企業群體數量眾多,間接融資困難已成為常態,支援中小企業發展迫在眉睫。因此新三板的全國推行使中小企業看到了曙光,新三板作為增量改革的重要抓手,需要投資者的積極參與,反過來新三板的發展也將“反哺”他們,使之成為經濟轉型升級、資本市場持續發展、中小企業創新增長、個人財富良性增長的真正受益者。

  目前,新三板活躍度低的一個重要原因被認為是個人投資者的交易門檻過高,它是當前資本市場體系中投資者門檻最高的一個市場,幾乎隔絕了普通散戶。現行標準是個人投資者名下前一交易日日終證券類資産市值500萬元以上,2年以上投資經驗或具有會計、金融、投資、財經等相關專業背景或培訓經歷。證監會發言人張曉軍指出,中小企業具有業績波動大、風險較高的特點,應當嚴格自然人投資者的準入條件,但即使這樣,個人投資者對新三板的投資意願較高。據有關人士透露,新三板中機構投資者佔1/4-1/3,那就是説新三板的投資者還是以自然人為主。企業基本面轉壞的時候,由於新三板交易清淡,個人投資者不容易套現離場,因此新三板市場的市場風險是非常大的。

  但也有業內人士表示,這個門檻對於普通散戶看似無法逾越,但是規定中只是提及開戶時需要500萬,所以該業內人士表示,個人投資者入市門檻無論是500萬還是50萬都不是影響目前新三板活躍度不高的主要原因,該門檻名存實亡。該人士同時指出,實際審核中,中小企業掛牌擁有與創業板甚至主機板一樣的審核條件,但是卻不能與主機板市場的交易制度一樣,造成準入制度與交易制度的不對等,這種情況如兩個考生考了一樣的分數,一個進入了重點大學,一個進入了大專。新三板的交易方式有協議轉讓、做市轉讓,目前,協議轉讓方式佔主力,80%左右的交易都是通過協議轉讓,集合競價的交易方式馬上就會推出,只是時間的問題。新三板交易單位雖然由3萬股/手降為1000股/手,但是對於普通的投資者來説,門檻過高,不能像A股一樣操作,並且新三板沒有漲跌幅限制,場外的投資者“只旁觀,不交易”。目前,我國資本市場投機氛圍濃厚,缺少價值投資的氛圍,因此,這種看似與國際接軌的無漲跌幅限制,不能很好的適應于新三板,更不能很好的保護投資者。

  對監管層來説,不管是調低或者調高投資門檻都是左右為難,但檢驗投資門檻是否合適可以將“交易活躍度”作為一個參考標準。如果投資門檻高企,對於新三板活躍度是一個直接的打擊,最終有可能使新三板如死水一潭,到那時符合條件的投資者也不願入市,造成惡性迴圈;我國資本市場經歷了基礎發展期,市場各方專業力量不斷增強,各類投資者風險意識不斷加強,“專業判斷、風險自擔”的投資文化深入人心,這個時候適度調低投資門檻,在各項法律法規形成的監管體系之下,充分信任市場大多數投資者的風險把控能力、充分信任市場專業仲介的綜合服務能力,引入資金活水,對新三板市場來説正當其時。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