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跌幅堪比2008年熊市

  • 發佈時間:2014-12-17 00:30:25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這一輪油價下跌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延續時間最長的一波跌勢,2008年國際油價下跌之快,跌幅之大,較目前更甚,布倫特原油價格自2008年7月11日的歷史高點146.77美元/桶,直撲2009年2月18日的46.15美元/桶,跌幅近66%,耗時157個交易日。目前油價距離上述位置尚有較大下跌空間,這令人擔憂油價會否重演2008年熊市一幕。

  “2008年國際油價大幅下跌原因主要在於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當時以美國次貸危機為根源的全球金融市場大海嘯衝擊全球市場,導致全球房地産泡沫、虛擬經濟過度繁榮和金融機構過度杠桿的虛假繁榮的破滅,同時石油市場供過於求,投機資金快速離場促使油價持續回落。”寶城期貨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程小勇表示。

  興業證券分析師認為,本次油價下跌是政治原因大於經濟原因,除了需求展望預期下調外,更多的是制裁俄羅斯、歐佩克內鬥和美國頁巖油産量劇增,以及美元中期強勢姿態不改,令以美元計價的國際原油承壓。

  程小勇指出,當前國際原油市場和2008年的原油市場有相同之處,但不同點更多。相同點在於三方面,一是需求出現明顯下降,供大於求格局突顯;二是全球金融危機後通縮風險在增加;三是全球經濟增長都表現乏力。不同點則在於四方面:其一,當前石油過剩在於頁巖油技術革命帶來的供應大幅增長,而2008年供應壓力是在金融危機後體現出來的;其二,當前並沒有發生金融危機,金融市場沒有出現系統性風險衝擊波;其三,地緣政治博弈,當前歐佩克、美國和俄羅斯為了爭奪市場份額而進行肉搏;其四,當前中國經濟下行,2008年金融危機時中國經濟只是短暫的受到外部衝擊。

  “2008年油價的大跌跟此輪油價的大跌從影響力層面來説都差不多,對俄羅斯等産油國影響較大,對整個大宗商品市場的影響也較大,同時也抬升了美元匯率。但造成其下跌的原因有本質的區別:2008年原油大跌之前,國際油價一度漲到了147美元/桶,這跟整個美國市場實體經濟較差,諸多資金進入大宗商品市場投機有很大關係。2008年原油暴跌之前,包括高盛集團、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和瑞銀集團在內的全球15家大型機構所持有的原油期貨及衍生品空頭頭寸高出多頭頭寸一倍多。也可以説2008年油價的大跌,除了美國次貸危機影響之外,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包括投行在內的諸多投資者在原油市場的投機性做空行為所致。而今年自7月份以來油價的下跌,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實體需求疲軟,以及頁巖油産量增加,再加上美元走強,整體來説是一個多方面綜合影響的結果,並非投機做空所致。”世元金行高級研究員肖磊表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