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乘資金東風 順藍籌之勢

  • 發佈時間:2014-12-13 00:30:42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市場料步入震蕩蓄勢期

  中國證券報:本週股指波動幅度加大,一度令市場恐慌情緒升溫,後市大盤走向如何?

  周旭:從上週五到本週四,盤中指數經常出現4個點左右的上下震蕩,尤其是本週二,滬指單日200多點的波動歷史少見,市場情緒既亢奮又恐慌,投資者承受的壓力較大。本輪大盤的上漲強度也較為罕見,降息之後,證券、保險、銀行等低估值金融行業全線大漲並帶動其他低估值板塊上行,滬指放量上漲500多點,在這種強度的上漲之後,短線大幅調整也並不為奇。中證登調整企業債質押回購對股市和債市施壓,促成A股單日重挫,但這只是誘因,短線漲幅較大及獲利盤退出尤其是融資盤和短線外部資金的退場是主因。

  不過,從目前看,市場整體向上邏輯不變,A股對資金的吸引力仍然存在,尤其是經過近兩年的慢牛行情與近兩個月的快牛行情之後,各方對於牛市來臨的分歧越來越小。行業分級基金等新型入場資金仍將對部分熱門行業有所推動。股指在強勢脫離底部後面臨3000點上方的技術壓力,短期市場或以橫盤鞏固為主以消化前期上漲的獲利浮籌,以金融地産為主的行情將演繹為藍籌股與成長股交替炒作,橫盤鞏固期間以交替性結構行情為主。

  陳建華:結合各方面因素分析,對於當前A股我們認為短期調整不改中期向上趨勢。近期市場波動幅度增大更多是交易層面風險釋放的結果,尤其是非銀金融。作為前期領漲板塊,其快速下跌對市場産生衝擊不可避免。我們對中長期A股依然持相對樂觀態度。一方面,從政策取向看,伴隨國內實體經濟增速的持續放緩,宏觀政策進一步穩增長將是大概率事件;另一方面,管理層力促的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同樣將對資本市場産生積極影響。此外,下半年以來A股的強勢上行已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其近年來單邊下行的趨勢,投資者信心得到明顯改善。因此,基於以上幾方面因素分析,對後期A股我認為雖然短期受交易層面風險釋放影響滬深兩市仍有進一步整理的必要,但中期看,震蕩走高趨勢預計將延續。

  魏穎捷:4季度市場走勢超出所有機構預測,核心推手是熊市思維的徹底扭轉,一旦熊市思維扭轉,市場會進入到樂觀情緒的正迴圈,而這種拐點式的預期扭轉將是中長期的。四季度指數的瘋狂飆升只是預期扭轉的第一階段,即填坑階段。4季度以來90%的個股是跑輸指數的,而權重股的上漲與基本面無關,更多的是對於悲觀情緒的一種出清。當權重股,尤其是金融股的市盈率和市凈率恢復到中樞水準後,指數的修復基本結束,市場進入震蕩階段,但這並不代表行情結束,未來2-3個月將進入第二階段,即預期重構階段。隨著權重股的悲觀預期被修復,主機板中低價股會進入集中補漲期。年底前資金惜售、券商兩融檢查、新股發行等消息面擾動只是權重股休整的一個導火索。在人民幣升值預期見頂、輸入型通縮壓力隱現、控制金融系統在經濟下行期的信用風險的大方向下,流動性寬鬆和無風險利率下降趨勢將延續,因此A股的震蕩休整是行情向縱深發展的一個過渡。

  資金面寬鬆仍可期

  中國證券報:中證登收緊企業債質押回購融資的一紙公告,引發市場對於資金面擔憂,後市流動性能否對市場構成支撐,增量資金入場步伐會否發生轉變?

  周旭:中證登公佈收緊企業債質押回購融資公告後,股市和債市都出現雙殺,消息面的利空對市場産生直接影響。由於債券的回購融資是部分資金尤其是打新、杠桿套利等投資者的主要融資操作方式,在強迫去杠桿的情況之下,這類投資者要麼賣出股票,要麼賣出債券來降低杠桿。但這類投資者往往屬於放大杠桿套利者,其操作會助漲和助跌,對行情本身的趨勢並不能産生絕對影響。11月CPI與PPI增速繼續下行,通縮壓力引發寬鬆貨幣預期。降準或是降息都有預期,在此預期下,短線大跌之後資金再次入場發動滯漲板塊行情,滬深兩市週三普漲,創業板帶動主機板反彈。行情將繼續向結構化演繹,在A股賺錢效應的吸引下,增量資金仍會入場。

  陳建華:中證登的公告目的在於加強債券市場風險管理,是管理層對地方政府債務進一步規範的延續,而並非市場流動性收緊的信號。雖然政策的出臺將在一定程度上對市場流動性形成影響,但衝擊相對有限。就市場流動性趨勢看,伴隨增量資金的入場,A股仍將獲得有利支撐。首先得益於國內貨幣政策調整帶來的整體資金的寬鬆,其次從大類資産配置的角度看,在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剛性兌付被打破以及各方對房地産市場預期轉變的背景下,股市在大類資産配置中的比例有望顯著提升,將吸引相對級別的社會資金入場。整體而言,流動性持續改善對市場形成支撐的趨勢將延續。

  魏穎捷:中證登對於企業債質押回購融資的公告並非打壓市場,旨在降低信用風險,尤其是地方融資平臺對於金融體系的風險傳導。從絕對值來看,交易所託管的債券規模佔債券市場規模約10%,所影響的機構主要為中小券商等非銀金融機構,其對A股的傳遞性有限。更多的是釋放出高層對於局部信用風險關注的一個信號。由於A股已經進入到“牛市預期形成—資金加碼流入—樂觀預期強化—杠桿提升”的良性迴圈,由盈利效應所衍生的資金行為短期內很難扭轉。回到微觀資金面,增量資金主要來源於兩塊,一塊是存量資金的再配置,主要源於地産等傳統資金的溢出,只要市場對於地産大週期判斷不變,這種溢出效應將持續;另一塊則是經濟下行中的流動性效應,由於經濟下行會加重信用風險,因此在金融系統保持流動性的寬鬆,或者是較高的流動性“水位”可以起到風險緩釋作用,由於資金的逐利性,這部分水位總會以不同的形式流入盈利預期高的資産,這恰恰與A股預期扭轉契合。

  順應藍籌浪潮

  中國證券報:從當前的市場格局來看,投資者應該如何操作?是繼續追逐大盤藍籌還是逐步佈局小盤成長?

  周旭:大盤藍籌股經過前期上漲,需要通過震蕩消化獲利,但這種調整屬於技術性範疇。當前銀行、保險等金融股的估值水準依然低於歷史均值,而漲幅較大的券商股,其盈利的成長性正被市場認同,當前估值在牛市環境下並不高,因此,金融股下行空間有限,調整過程仍是建倉機會,而其他估值不高且前期漲幅有限的藍籌股如汽車、家電、建築等,有補漲的要求。在大盤震蕩期間,成長及主題概念預計會比較活躍,建議關注國企改革、軍工、環保、傳媒以及生物醫藥等板塊。

  陳建華:大盤藍籌仍是後期市場重點關注品種,這種選擇是由當前的行情性質決定的。下半年以來A股基於以上邏輯上演火爆的藍籌行情,後期這一趨勢仍將延續,因此在配置上我們認為仍以藍籌為主,重點關注銀行、地産、鐵路基建、公用事業等行業內優質個股,非銀金融儘管近期調整幅度明顯且成為市場風險主要來源,但從中長期角度考慮我們認為在經過調整後同樣值得重點關注。

  魏穎捷:從A股市場運作特徵來看,預期扭轉後最受益的並非是已經走了兩年牛市的小盤成長,而是過去5年被市場最為摒棄的權重和中盤股。由於藍籌的逼空式上漲並非盈利驅動,而是整個市場預期逆轉後的估值修復,在經濟下行週期中,藍籌股的盈利難以實質改善,因此長期看藍籌股的空間和佔A股權重是個下移過程。而小盤成長股的估值已經透支部分改革紅利,因此小盤股會進入分化階段,大部分小盤股仍需要等待整個市場中樞後才能再度“泡沫化”。目前,配置重點應該放在主機板中大盤傳統行業,主要以建築、航空、公用事業、醫藥等為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