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縮陰影抬升中國量寬預期
- 發佈時間:2014-12-11 01:10:19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實習記者 張利靜
11月中國CPI、PPI雙雙不及預期,顯示通縮陰影開始籠罩中國。受需求減弱和美元走強影響,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在今年下半年呈現集體走弱之勢:CRB現貨綜合指數自年內高點一路下滑,當前跌幅已超過10%;WTI原油價格從6月的107美元/桶大幅下挫至當前的64美元/桶,降幅突破40%。分析人士認為,11月CPI同比繼續走低至1.4%,通縮風險升溫。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持續下行讓本就受困于內需低迷的國內通縮形勢更添一層隱憂。
通縮:環球同此涼熱
數據顯示,11月中國CPI同比增長1.4%,創2009年11月以來最低,預期增長1.6%,上月增長1.6%。中國11月PPI下降2.7%,連續33個月下滑,預期下降2.4%,前值下降2.2%。有券商研究認為,中國面臨最為嚴峻的通貨緊縮危機。
環球同此涼熱。分析人士指出,在這一輪的通貨緊縮,是國內外經濟相互作用中形成的。
一德期貨宏觀研究員寇寧表示,從輸入性角度來看,11月國內CPI、PPI同比增長再度雙雙走低,不及預期,同時值得關注的是,11月CPI非食品價格及PPI能化産品價格的下滑,突出顯示出近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特別是國際原油價格回落給我國帶來的輸入性通縮風險在不斷加劇。
全球通縮風潮的形成與我國國內經濟形勢也緊密相關。長江期貨研究員李富表示,原油走弱與美元走強基本上為大部分商品的弱勢定調,國內諸多商品價格受到國際市場環境影響。而國內工業庫存增速高企、同時年中去杠桿短期突然加劇,這迫使企業去庫存的力度飆升,造成了8月份的生産緊縮。由此,全球工業和能源大宗商品價格都出現了回落。這傳導至供需失衡相對嚴重的歐元區,表現為歐元區出口增速大幅下滑,短期加劇了歐元區供需失衡造成其通縮加劇。“隨後,由於歐央行寬鬆力度的加強,歐元的貶值終於實現,同時也向美國輸出通縮壓力。這樣全球性的通縮風潮形成,並造成了全球投資者風險偏好的變化。”
料中國再進入量寬週期
中期數據顯示,國內經濟通縮局面已經開始出現緩解趨勢,而國際及國內大宗商品價格低迷令這一趨勢變得撲朔迷離。“趨勢上看,我國通脹形勢及通脹預期仍處於平穩回升的走勢,國內PPI同比增長于2012年中見底後,受到供給端收縮的支撐,跌幅呈現持續收窄的趨勢,同時,2012年以來工資持續快速增長及國內實際利率的持續走高顯示國內通脹預期持續轉暖。”寇寧表示,但今年下半年以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不斷走低導致國內商品跌幅加大,價格表現低迷。
“儘管目前維持我國通脹穩定的國內因素依然存在,但當前價格的連創新低恐將加大市場的通縮預期,抑制國內投資和消費的增長,在國內需求疲軟的情況下,進一步帶來內需增長的壓力,使國內經濟面臨全面陷入通縮的風險。”她説。
國投中谷期貨宏觀利率研究員鄒婧陽指出,具體分析CPI的構成,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對其的影響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考慮。
首先是食品價格方面,國內部分農産品對進口有較大的依存度,國際價格的波動易於傳導至國內,比如大豆。大豆價格下降,一是會在食品CPI中的油脂分項有直接體現,二是有可能通過豆粕對豬肉價格造成潛在影響。其次是非食品方面,國際油價的影響較為顯著,最直接受影響的是國內成品油價格:國內成品油定價由發改委根據國際市場原油價格變化每10個工作日調整一次,可以看到,受國際油價大幅下跌拖累,今年8-11月,非食品CPI中交通通訊及服務分項下車用燃料及零配件的價格環比分別下跌了2.1%、2.5%、2.6%和4.7%。此外,原油價格還可通過其各種副産品輻射到CPI的其他分項:根據觀測,原油價格和非食品CPI之間存在較為明顯的相關性。“預計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下降還將繼續對明年的通脹形成壓制,疊加內需低迷、房地産市場持續調整因素,初步測算2015年的CPI同比均值為1.8%,較2014年2.0%的水準進一步下降。”鄒婧陽説。
而部分分析人士認為,在此背景下,中國再次進入量化寬鬆週期。“為了保證一定的GDP增速,中國央行在降息後,有望繼續推出更多寬鬆貨幣政策如降準、進一步降息等。同時,發改委等部門加快批准各種基礎建設項目,通過增加投資,推動經濟企穩。近期國內股市大幅走強,正反映出市場對未來的預期大為好轉。因此,中國陷入全面通縮的可能性較小。”國信期貨研究施雨辰表示。
“中國經濟是三季度通縮壓力加劇的核心。但隨著國內信貸恢復正常、政策層面産生新的托底政策,預計四季度經濟同環比都有可能出現反彈。至少在短期能夠穩定住通脹的風險。中國是全球需求的核心,因而在三季度加劇的通縮風潮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四季度中國經濟的改善,將至少在短期內緩解通縮壓力。”李富説。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