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滬港通與自貿區:兩枚棋子或將影響今後走勢

  • 發佈時間:2014-11-18 13:17: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鄭北  責任編輯:孫業文

  滬港通于17日正式啟動的消息,引發了資本市場歡欣鼓舞的浪潮:上證指數強勁攀升,“滬港通開啟牛市”的預測不絕於耳。在投資人看來,“滬港通”已經成為繼上海自貿區後,發源於上海本土的又一重磅 “利好”。

  如果更深入探究便會發現,與一年多前設立上海自貿區一樣,“滬港通”雖然立足於上海,但其影響範圍卻絕不局限在一座城市,甚至也不局限于內地。作為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邁出的全新步伐,滬港通與上海自貿區一樣,被國內外有識之士寄予厚望:這兩枚棋子或將影響和改變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走勢。

  當今年4月李克強總理在亞洲博鰲論壇上首次宣佈適時推出滬港通時,內地、香港上下歡欣鼓舞,媒體普遍稱此為內地經濟體制改革,特別是資本市場制度改革的重要一環。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則向媒體反覆強調,正是中央政府“以開放促改革”的理念,促成了滬港通的水到渠成。

  回顧中國最近30多年的歷史不難發現,是相伴相生、相輔相成的改革與開放,共同譜寫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奇跡篇章。眼下,中國經濟已進入換擋變速期,中國製造正在向中高端邁進,這需要我們進一步在開放環境中壯大自己,需要找到新的支點,以開放促進改革,進而倒逼改革。

  事實上,無論是今天開通的“滬港通”,還是去年9月正式掛牌的上海自貿區,都體現出中央決心發揮上海的龍頭帶動作用,進而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向縱深發展。滬港通引發的資本市場熱潮足以説明民間對於這項政策的高度期待,而上海自貿區這片成立一年多的“試驗田”,其成果特別是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已經為國內許多省市廣為複製。

  今年9月,上海自貿區掛牌一週年之際,自貿區負責人曾向媒體透露,眾多企業對自貿區“用腳投票”,區內登記註冊的企業在一年內由原有的8000多家增加到20000多家,金融機構也從原有的10家增加到78家。而在惠及區內市場主體的同時,這片新一輪改革開放“試驗田”上長出的制度種子,也將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結出纍纍碩果。

  香港《南華早報》曾發表評論稱,上海自貿區的設立,説明新一屆中央領導層決心推動拖延已久的經濟改革。李克強總理則在早先視察上海自貿區時強調,設立自貿區的原因,一是為了探索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二是為了探索處理發展與開放的關係,三是為了推進金融改革創新。

  在滬港通正式啟動之際,回顧兩項重頭政策的緣起,更有利於我們解讀其中的“利好”涵義:上海自貿區和滬港通絕不只是一時一地的局部利好,其所孕育的體制機制變革,將為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遇到的挑戰“破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