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平臺“兜底”能力存疑去擔保化仍難落地

  • 發佈時間:2014-11-18 00:43:28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張莉

  11月以來,貸幫網合作機構前海租賃批量出售的債券項目出現集體逾期,至今仍有1280萬元資金尚難知曉流向,而平臺負責人也公開發表“不兜底”言論,不會無條件墊付,以打破此前P2P行業剛性兌付的傳統做法。而同樣受到前海租賃借款人逾期牽連的人人聚財則選擇通過平臺自有資金進行先行墊付。一時之間,P2P平臺“保本文化”引起業界的廣泛爭議。

  今年以來,P2P平臺頻頻出現項目逾期,儘管不少平臺負責人堅持通過擔保公司或平臺自身實力來進行兜底,但大額壞賬事件的曝光也令投資人對P2P行業擔保能力産生質疑。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儘管P2P平臺定位資訊仲介,但同時卻不斷為壞賬項目買單,令平臺頻頻陷入剛性兌付的困境,不少平臺已經開始嘗試“去擔保化”,但真正實施落地卻異常艱難。

  逾期誰來買單

  貸幫網千萬元項目逾期事件仍在發酵,除了投資人關注項目資金最終流向成為謎題之外,平臺放棄償付也成為P2P行業打破潛在剛性兌付規則的首例。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樣受到前海項目逾期影響的人人聚財平臺則選擇用自有資金進行墊付,而這正是P2P平臺發生壞賬之後的傳統做法。此前紅嶺創投遭遇廣州紙業項目總額1億元的借款逾期後,平臺發佈公告稱,對此次逾期項目已經分批次全部進行本息墊付,以保障投資人利益。

  P2P借款發生壞賬、逾期之後,平臺是否應該“兜底”引起了業界的廣泛爭議。針對此次貸幫網拒絕為千萬逾期貸款進行“兜底”的事件,有業內人士認為,儘管P2P定位資訊仲介而非信用仲介,的確需要適時打破剛性兌付的規則,“兜底”模式實際上也會給P2P平臺帶來巨大的資金壓力,不過現在並非是打破剛性兌付的好時機,大部分P2P投資人尚不成熟,不“兜底”可能會挫傷投資人信心,造成投資人大規模出局。

  目前來看,P2P平臺往往採取兩種方式來承擔信用風險:一是憑藉自身風控能力進行本息的全額擔保,二是引入外部機構進行擔保。當前,P2P擔保思維依然沿用傳統銀行的方式對投資者進行“兜底”,即便發生逾期,也是由平臺或者通過不斷發標來進行填充資金坑,或者外部融資金額進入以承擔壞賬。

  不過有銀行係內部人士已經就P2P擔保模式提出質疑,認為當前P2P行業所承諾的擔保方式仍然難以把控平颱風險。該人士認為,當前除了幾家銀行係、國資系統或者融入上市公司的P2P平臺具備資本實力之外,普通的P2P平台資本金實際上難以抵償壞賬的發生,與此同時,有第三方提供擔保的模式,在當前信貸危機頻發的投資環境下,可能也難真正做到承擔盡職調查成本及代償風險,這也意味著由第三方機構向P2P平臺輸入借款項目來遮罩風險的方法並不可靠,貸幫網遭遇的借款逾期正是如此。

  “去擔保化”進退維谷

  由於擔保模式對P2P行業發展的制約,實行“去擔保化”早已成為業內熱議話題,同時P2P去擔保化也成為未來金融監管的思路。今年7月,銀監會創新監管部官員提出,P2P機構應當明確定位為民間借貸的資訊仲介而非信用仲介,同時P2P平臺自身不得進行擔保,不得承諾貸款本金收益以及不承擔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

  不少P2P業內人士紛紛提出,當前P2P擔保模式的風險已經逐漸暴露,去擔保化將勢在必行。陸金所董事長計葵生透露,由於陸金所規模快速擴張,曾經為其擔保的平安投資擔保有限公司即將觸碰擔保額度為註冊資本金10倍的杠桿紅線,因此,陸金所早已在醞釀“去擔保化”的實施。

  儘管去擔保化在業內呼聲漸高,但真正能夠實施落地卻仍需要經歷行業漫長的努力。有P2P從業人士表示,P2P平臺引入擔保之後才能不斷擴大市場,P2P公司在尋找借款人之際也會制定標準和門檻,許多投資人都會根據平臺擁有的信用背書而進行選擇,一旦將擔保責任剝離,平臺的發展可能就會受到阻礙,這也造成“去擔保化”路程艱難的因素。“總體而言,平臺自身要加大力度建立有效風控體系、提供優質項目、強化項目資訊披露,令平臺其他風控手段成為項目安全的保證,同時投資者也要形成成熟的投資理念,不要過分迷信擔保。”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