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6日 星期五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積極推動貿易增加值統計改革

  • 發佈時間:2014-11-12 00:30:25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 張茉楠

  商務部部長高虎城近日表示,中國今年將全球價值鏈議題首次引入APEC合作議程,這勢必對改革國際貿易統計體系和標準産生重大影響。近十多年來,國際分工的範圍和領域不斷擴大,逐漸由産業間分工發展為産業內分工,進而演進為産品內分工為主的國際分工體系。以産品內部分工為基礎的中間投入品貿易稱為産品內貿易,從而形成了“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

  面對全球價值鏈主導貿易新格局的大背景下,依據原産地原則進行的傳統總量貿易統計至少存在兩個弊端:一是由於大量中間品貿易的存在,統計跨境總量貿易而非凈增加值會産生大量重復計算;二是由於沒有反映出産品在生産環節上的流動,所以雙邊貿易統計中包含了他國中間投入品價值。如在“三角貿易”模式中,中國向美國的出口中就包含了大量從日本、南韓等東亞國家進口的中間投入品,迫切需要新的國際貿易統計方法。因此,一種能夠真實反映全球貿易運作和貿易秩序的全新核算方法——貿易增加值統計正在越來越受到關注。

  在國際貿易組織的大力推動和倡導下,2011年以來主要權威國際機構紛紛發佈了基於貿易增加值統計的相關研究報告,如2011年WTO和日本IDE-JETRO發佈的《貿易模式和東亞的全球價值鏈:從貨物貿易到任務貿易》報告、2013年1月16日經合組織(OECD)和WTO推出的全球附加值貿易統計初版數據庫報告、2013年2月27日聯合國貿發會議(UNCTAD)發佈的《全球價值鏈和發展:全球經濟中的投資和附加值貿易》等,引發了國際輿論的高度關注,使得人們對全球經濟失衡有了重新的認識。

  根據WTO和IDE-JETRO(2011)報告,以增加值貿易方法測算,中美貿易順差在2000年、2005年和2008年三個年份相比傳統統計方式計算出的順差額要縮小20-27%,如果考慮到加工貿易因素,貿易失衡的程度更是減少40%以上,甚至在2005年達到了53%的縮減規模,可見,全球失衡的狀況並沒有全值統計那麼嚴重。

  一國的出口産品中,不僅包括國內增加值,也包括國外增加值。國內增加值指一國的出口産品中所包含的本國增加值,這部分增加值由本國生産出口至其他國家或者被折返回本國。UNCTAD(2013)報告顯示,全球出口中約有28%是進口國僅僅為了將其作為生産某種出口商品或服務的中間産品而進口,在2010年19萬億美元的全球出口中,約有5萬億美元重復核算,而這對於在全球價值鏈分工中以加工貿易和中間品貿易為主的貿易模式,這種重復計算和虛增的成分更大。

  在全球價值鏈上,美國主要以其掌握的核心技術專業化生産高附加值部分,而中國由於長期以來高技術研發能力不足,主要以其豐裕的勞動力承接産品加工、組裝等低附加值部分。這樣的分工決定了中國勢必進口大量中間投入品;而美國主要是以跨國公司為主體在全球範圍內進行生産和銷售,表面上大多表現為中間産品的跨境出口,事實上是國內生産在世界範圍內的佈局和延續。

  垂直專業化分工在中國的迅猛發展始於上世紀90年代,以加工貿易持續快速增長為標誌,中間品貿易佔對外貿易的比重也隨之大幅上升。加入WTO的十多年來,中間品貨物貿易量的年均增速明顯高於消費品和資本品。

  目前,中國加工貿易出口占總出口的四成左右。中國在工業製成品加工組裝環節仍具有相對優勢,是全球最大的工業品生産國和出口國、美國、歐盟等是最主要的終端消費市場。由於大量勞動密集型加工組裝環節由日本、南韓、新加坡等地轉移至中國,這些國家和地區原來對美、歐的順差也轉移至中國內地。這種轉移可以通過復進口來體現,即“貨物出口後再進口至該國”。

  通過對中國內地出口加工區考察發現,由於香港地區的物流和基礎設施能力先進,産品經過香港運輸成本低廉且節省時間。出口加工區出口産品可以享受出口退稅,中間貨物進口用於加工,加工後也可以享受優惠稅收出口。中國是迄今世界上主要的復進口國,復進口自2000年以來已經增長超過12倍,復進口正成為中國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與發達國家之間失衡的成分被嚴重誇大。

  更嚴峻的是,虛胖的貿易規模非但沒有給中國帶來利益分配的增長,反而加劇了中國與貿易夥伴的摩擦,而中美貿易摩擦尤為明顯。改革開放以來,除個別年份外,海關統計的我國貿易順差逐年擴大,從1995年的167億美元上升到2008年峰值的2981億美元。此後,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貿易順差有所回落,中國2013年貿易順差2597億美元。2011若以經常性賬戶順差佔GDP的比重作為“失衡”程度的衡量指標,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經濟展望數據庫顯示,中國經常性賬戶失衡佔全球失衡的份額已從2003年的6.8%,上升到2008年峰值時的24.3%,2009年為24.1%,2010年回落至19.9%,全球失衡的1/5來自中國,匯率摩擦、貿易摩擦等由此産生。截至2013年,已有22個國家和地區對中國發起94起貿易救濟調查,同比增長22%,其中反傾銷58起,反補貼3起,雙反15起,保障措施18起。中國依舊是貿易摩擦重災區,在全球遭遇貿易摩擦案件最多,增幅較高。

  因此,此次APEC峰會把促進APEC全球價值鏈合作作為主要議題,並積極推動貿易增加值統計改革,從一個側面印證全球價值鏈將主導未來貿易新格局,中國也勢必通過實施價值鏈戰略倒逼國內結構升級。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