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優化資源配置 積極盤活期市存量

  • 發佈時間:2014-10-27 02:09:23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王姣

  行路難,開路更難。面對盤活存量資金與吸引增量資金兩大難題,從2000億元保證金到5000億元保證金看上去是如此漫長而艱辛的道路。

  可以預見的是,在不遠的將來,隨著更多商品期貨、金融期貨、指數、期權等新産品新業務陸續推出,機構資金得以大手筆進入期貨市場,期貨市場必將迎來新一輪飛速發展時期;另一方面,市場規模的擴大也對期貨公司的經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斷升級換代將成為跟上市場腳步的核心關鍵詞。

  為迎戰一個保證金規模可能高達5000億元的期貨市場,如業內人士所言,“一切措施都應該緊緊圍繞市場化”,在此精神的引領下,筆者認為,期貨業應儘量做到以下三點。

  首先,積極盤活期市存量,建立健全品種優勝劣汰機制。據了解,自2010年10月份之後,三大商品交易所為抑制市場交易者過度投機的行為紛紛採取取消提高保證金比例、限制開倉手數制度、日內手續費優惠制度等措施,對市場交易規模進行抑制,最終期貨市場成交量急劇下降。為進一步盤活期市存量,業內建議原先制約期貨市場發展的持倉限倉制度、雙向保證金收取制度、套保套利保證金收取比例過高等不合理的制度都應紛紛修改和完善。

  而一切品種和合約的設計,都應以維護國家經濟安全、服務實體經濟為宗旨,而非盲目地與所謂國際市場相關品種接軌,搞華而不實的“高大上”。如方正中期期貨研究院院長王駿所言,“交易所應對一些交易不活躍的期貨合約進行修訂,同時建立對無成交或微量成交期貨品種的退市機制,在對實體企業既沒有保值功能和價格發現功能,對機構或個人投資者也沒有投資功能的品種就要果斷進行退市。”唯其如此,期貨市場才能盡可能地把更多更好的資源集中于優勢品種的開發、服務和培育上,才能更好地做精做深一些品種。

  其次,勇於突破樊籬,積極嘗試多領域交叉與創新。曾有業內人士算了一筆賬:保險行業整體資金量有6000億元,如果其中有10%至20%在期貨市場存有避險需求,那麼期貨市場又多了1200億元的參與。假如加上基金、銀行及眾多投資公司,還有即將開展的境外代理業務、金融期貨品種的日益豐富,期貨市場資金量的前景是非常樂觀的。

  隨著一系列政策的放開,“加快金融市場創新、放鬆管制和對外開放”成為期市創新的關鍵詞。業內人士介紹,期貨市場作為一個嶄新的理財資金池逐步進入各大金融機構的産品設計裏面,期貨作為風險管理的工具與現貨結合,設計各種對衝風險的産品逐步吸引增量資金進入這個市場,期貨資産管理業務的快速發展也印證了這個判斷。如何完善和豐富現有的創新業務,開展跨機構跨境業務,加強與各國各類金融機構之間多種形式的業務合作,如何更好地發揮期現結合、衍生品風險管理等優勢都是期貨業亟待落實的問題。

  最後,進一步優化和完善服務,做好市場培育工作。隨著國內期貨市場保證金規模的增長、創新業務發展步伐的加快,期貨行業的生態環境將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這一過程中,國內期貨市場的掣肘和短板將一一暴露出來,比如仲介機構專業化服務水準不高、難以滿足現貨企業、現貨産業等機構投資者需求的問題;比如企業對期貨認知度不夠、缺乏相關的人才、審批手續複雜、融資困難等方面的問題。

  在我國期貨市場處於量的簡單擴張向質的提升轉變關鍵時期,期貨公司不僅要打好經紀、諮詢、資管與風險管理子公司四張業務牌,積極探索更好服務現貨企業的模式和途徑,提高服務機構投資者尤其是套保投資者的能力;還要完善機制留住人才、培養人才,為期貨人才創新儲備動力之源。與此同時,對我國期貨參與意識薄弱的一些企業和機構進行持續的投資者教育仍然不能忽視,期貨公司應儘量積極從法規、政策、制度、規則、人才、技術等各方面為現貨企業進入期市創造條件,引導企業有效利用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和套期保值的功能。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