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當金融城遭遇氣候變化

  • 發佈時間:2014-10-11 00:31:06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王亞宏 倫敦報道

  在倫敦金融城工作的人們對氣溫是不敏感的,因為一年四季無論雨雪他們都會穿著整齊的套裝走進辦公室——那裏功率強大的中央空調會讓交易員們和基金經理們在恒定的舒適溫度下追逐利潤。對利潤敏感,是金融城工作人員安身立命的法寶,他們的工作就是驅動永不入眠的金錢追逐利潤。有趣的是最近金融城遇到一個新問題:大家不敏感的溫度和敏感的利潤,被再次放到同一個話語體系下進行討論。

  9月底在紐約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峰會,被視為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後最重要的一次全球會議。五年來雖然好萊塢一集接一集地拍了《冰河世紀》,但學界普遍認為地球越來越熱。因此,全球一些大銀行和金融機構承諾,至明年底籌集2000億美元共同抗擊氣候變化。

  雖然説金融機構天天扯著嗓子喊要承擔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但如果你把他們當作慈善團體就錯了。他們願意掏出2000億美元,是因為氣候變化後面隱藏著巨大的碳市場。

  碳交易已經喊了好多年,根據歐洲碳交易機制,企業可以買賣允許排放的二氧化碳當量配額,如果企業排放超配額,將遭到歐盟罰款。嗅覺敏感的金融城早在2002年就自發建立了碳交易體系,並在2007年組織了國際碳市場大會,力推建立全球性碳交易機制。當時金融城利用歐盟在全球碳交易方面的先發優勢,努力確立倫敦在全球碳交易的中心地位。此後兩年間,不少金融機構都設立了碳交易部門,努力挖掘這座新興金礦。

  不過,隨之而來的金融風暴改變了業界形態並打破了不少機構的如意算盤,在各國忙著釋放流動性,盡力挽救衰退的經濟時,一時升不上來的海平面被棄之一旁。疲弱的需求導致碳排放配額價格持續下跌,壓低了污染者的排放成本,反過來又讓碳配額價格承壓。

  碳市場低迷讓前期投入的金融機構只能用腳投票。根據氣候市場和投資者協會數據,從2009年到2013年,倫敦城碳排放交易從業者人數下降了70%。英國智庫公共策略研究所去年底發佈的報告顯示,倫敦的銀行業對碳排放交易的投入正大規模減少。當時巴克萊銀行出售其碳交易部門,德意志銀行關閉了全球碳交易業務,瑞銀則關閉了氣候變化顧問交易部門。摩根大通縮減了環境市場團隊,摩根士丹利把碳交易部門從“全職”轉為“兼職”。連金融城市長吳斐娜也承認,碳交易體系的發展確實低於預期,碳交易在市場作用下不斷被邊緣化。

  不過,隨著全球經濟轉暖,決策者們再次把目光投在溫度計上。另一個利好是,未來碳排放價格可能上漲,因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一項研究稱,即使忽略所有全球效益,對碳排放定價的機制也會讓許多國家受益。該報告提出,按排版放量最大的20個國家的國內情況,合理的碳排放價格應該是每噸57美元,遠高於歐盟碳排放交易系統目前大約每噸20美元的價位。

  聞到“腥”味兒的金融機構又開始蠢蠢欲動。紐約商業銀行表示,它們將在明年底之前通過發行綠色債券及其他融資工具,提供300億美元新的氣候資金;保險公司則表示會將綠色投資增加一倍,達到840億美元,一些基金也表示不會錯過分一杯羹的機會。因此,至少在明年巴黎減排協議簽署前,金融機構們能先享受一下遲來的碳紅利。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