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註冊制下更需克制“喜新厭舊”

  • 發佈時間:2014-09-24 00:13:08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興業全球基金 朱周良

  剛剛生效的新《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中最大的看點,就是公募基金産品審查由核準制改為註冊制。由此,一隻成熟基金産品的發行註冊週期可大大縮短至20個工作日,充分體現了“讓市場發揮資源配置決定性作用”的優勢。然而,在享受市場化改革帶來的效率提升同時,基金業和投資人也更需要克制過分的“喜新厭舊”情結。

  從新規實施一個多月來的情況看,註冊制啟動後基金IPO儘管並未出現爆髮式增長,但的確已有了一些苗頭。8月份,國內共有30隻新基金成立,環比增長近九成;9月份剛過半,新成立的基金數已達到23隻。

  根據國際經驗,一國基金業在發展初期,往往容易出現基金公司熱衷發新産品、投資人偏好買新基金的情況,新興市場尤其如此。以南韓為例,儘管基金行業目前的資産規模僅為中國的一半,但基金數量高達上萬隻。但在成熟市場,基金業更多地是將精力投入對現有績優基金的持續行銷上。從美國的情況看,其共同基金總數在2000年前後突破8000隻,但自那以來的十幾年中,美國基金業的産品數量基本呈現“穩中趨降”的態勢。

  從基金公司角度出發,發行新基金無非是想做大規模。但就國內目前情況看,實際效果並不理想。根據海通證券統計,近一兩年來,儘管基金數量持續增長,但基金髮行份額持續走低。今年第二季度,國內單只新基金的平均募集份額僅為6.71億份,創十年來新低。

  對投資者來説,新基金的濫發會帶來選擇上的困難。同時,考慮到當前基金經理依然是稀缺品種,基金公司一味追求發新産品,勢必會進一步加劇“一拖多”的狀況,進而影響到基金的業績,損及持有人。根據Wind數據統計,國內目前在任的將近900名基金經理中,有超過60%的基金經理管理著2隻或者2隻以上的基金。

  相比之下,那些不刻意追求多發新基金、堅持打造“精品”的基金公司,其旗下基金不管是資産規模還是業績表現,都要明顯優於行業平均水準。

  長遠來看,中國基金業要繼續做大做強,推行基金註冊制是順應市場規律的大勢所趨。但相應地,隨著基金髮行門檻的降低,市場退出機制也需要逐步完善。在美國,根據ICI的統計,截至2013年的十年間,美國平均每年清盤及合併的基金數量達到549.1隻,而平均每年新發基金也不過641.2隻。建立通暢的雙向進出機制,有助於淡化行業內的“喜新厭舊”情結,利好基金業的長期健康發展。由此看來,近期內地首例基金清盤破冰,不能不説是一個好的開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