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別樣“打新”經

  • 發佈時間:2014-09-23 02:47:15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曹乘瑜

  9月19日,阿里巴巴以38.1%的溢價開盤,機構投資者們既緊張又興奮,因為要到當晚,才會知道自己是否獲配。此次阿里巴巴IPO有超過1700個機構賬戶認購,認購金額超過3000億美元,超額認購14倍。

  這一天,香港的一家對衝基金——中環資産的總裁譚新強選擇在海參崴悠閒地考察一家賭場公司,開盤前,他已經從承銷商那裏知道,自己獲配了一筆相對令人滿意的阿裏股份。

  在這場激烈的爭奪戰中,內地和香港地區的大部分公私募基金“戰況慘烈”,公募基金公司及其非公募資産總共獲得1億美元左右配售,整個香港的平均獲配比例也只有0.05%。中環資産的資産管理規模不算大,但其獲配率遠高於香港和內地的大部分同行。

  “我們長期投資海外,可能更懂海外的規則。”譚新強説。

  美國新股主要獲得渠道是以IPO價格申請新股,能否獲得由承銷商分配,因此,與承銷商的關係很關鍵。此次阿里巴巴的承銷商,包括摩根斯坦利(簡稱“大摩”)、瑞士瑞信銀行、高盛等國際知名投行。中環資産的主要券商是大摩,從9年前開始便為其提供佣金,在香港地區的業績名列前茅,過去9年平均回報20%。但是,有這些還不夠,想要獲配,更重要的是證明自己是理性的投資者。

  “理性投資者並非是要做內地所説的‘長期投資者’,而是要知道在什麼時候買、在什麼時候賣。如果好的公司質地變壞,你拋售股份承銷商也不會説什麼。他們怕就怕你在不該賣的時候賣,不該買的時候買,搞亂股價。”譚新強介紹。

  原來,承銷商和上市公司並非IPO這一錘子買賣。如果是好公司,承銷商也想與其保持長期融洽的關係,這樣還能承攬該公司日後的理財、發債等,因此,對於這樣的公司,承銷商格外注意在IPO時為其找到好的投資者。內地投資者素有“炒新”風氣,這是獲配寥寥的重要原因。如果股價被炒新者擾亂,也會帶來主要配售對象富達、黑石等大型基金的恐慌,以為阿裏在內地出了事。因此,這也加劇內地投資者“資信下降”。

  從3月左右起,就在阿里巴巴確定將在美國上市的同時,中環資産開始準備自己的“合格投資者資質”。

  除了像其他有意向的公司一樣評估股價區間和做打新預算,中環資産還開始在《明報》上開專欄,每週一篇,以點評中概股為主,對包括阿里巴巴、攜程、騰訊、百度、YY、聚美優品等科技類中概股以及行業均做過分析點評,其中對阿里巴巴的分析文章就超過三篇。

  “這是為了證明我們對科技類中概股很了解,對阿里巴巴這家公司有很深的認識,能成為理性的投資者。”他説,“我們也給香港投資者做了教育,相當於幫投行後來的路演出了一把力。”中環資産將這些專欄文章也都呈遞給大摩。

  幾個禮拜前,他們收到了摩根斯坦利的email邀請函,參加阿里巴巴400多人的路演午餐會。聽説耶魯大學的校友、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副主席蔡崇信也參加,人過中年的譚新強翻出了耶魯的T恤,打算最後再拉拉校友關係,不過遺憾的是,蔡崇信沒有去那一場午餐會。

  9月19日,阿里巴巴的股價暴漲25.89美元,收報93.89美元。相比于基本面,這一股價已經不算便宜,但譚新強覺得中長線仍然還行,他打算必要時再繼續增持。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