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上市公司報表緣何需政府補貼扮靚

  • 發佈時間:2014-09-15 00:30:40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市場學會理事 張銳

  潮水退去方知誰在裸泳,隨著上半年年報的落幕,A股上市公司中“吃皇糧”與“套補貼”的陣容也浮出水面。公開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共有2235家上市公司獲取了政府的補助大餐,合計金額高達322.63億元,收到補助的上市公司數量佔公佈半年報公司數量的88.1%,平均每家獲補1443.5萬元。

  國有企業無疑成為政府的補貼“大戶”。統計數據表明,相比上半年獲得政府補助的1182家民營上市公司,國有企業的數量雖然只有846家,但在獲取的補助額超億元的58家公司中,國有企業卻有40家,佔比高達68.9%。而且前十名中有七名是國有企業,其中排名第一的中石油連續三年成為A股“補貼王”。數據顯示,從2004年至2014年上半年,中石油總共獲得補助497.59億元。而在此之前,中石化也有連續4年蟬聯A股 “補貼王”的記錄。

  政府補貼上市公司並不是一種歷史片段。僅以最近5年為例,2010年,中央與地方政府對上市公司“輸血”400億元,2011年為470億元,2012年為564億元,2013年達716億元。不難看出,政府補貼上市公司的數額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滾雪球般遞增,而與去年相比,今年上半年獲得政府補助的上市公司不僅數量增加了52家,資金總金額也同比增加34.36%。

  引人關注的是,政府的補貼力度還顯著超越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長速度。比較發現,上半年2537家上市公司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66萬億元,同比增長10.13%,同期政府投入的補貼總額比2013年上半年增加82.5億元,同比增長13.63%,其中今年上半年政府補助額度超過1億元的58家公司所獲取的補助增長率同比高達93.2%。至於具體到上市公司,企業利潤增長率跑輸財政補助增升率的奇聞更是比比皆是。如露笑科技上半年凈利潤為461.6241萬元,但其獲得的政府補助就高達461.5102萬元。統計發現,今年上半年像露笑科技這樣獲得政府補助金額為其凈利潤10倍以上的上市公司,至少還有海泰發展等9家企業。

  通常,上市公司在半年報中解釋稱,政府補助是本公司(集團)從政府無償取得的貨幣性資産或非貨幣性資産,但不包括政府以投資者身份向本公司(集團)投入的資本。因此政府補助也被市場戲稱為上市公司的“補藥”。既然是補藥,也就可能有強勁壯骨甚至扭轉乾坤的功效。2013年,TCL利潤為21.09億元,同期政府補助高達22億元,如果剔除政府補助,TCL的虧損尊容展露無疑;同樣,金盃汽車上半年的凈利潤701萬元,本已同比下滑79%,但有了987萬元的地方政府補助,金盃汽車則由虧轉盈。統計顯示,能像TCL、金盃汽車等在政府補助中成功逆襲和轉身的,今年上半年就有中國國航珠江啤酒、歌華線上等93家上市企業。

  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之所以對於上市企業的扭虧為盈如此不遺餘力,直接目的就是為了留殼與保殼。按照A股市場的規定,若上市公司出現連續兩年的虧損,則必須進行“ST”的處理;若連續三個財務年度虧損,公司就將被暫停上市;若連續四個財務年度虧損,公司就被退市。對於地方政府而言,一個乾淨的上市公司殼資源價值至少在7億元左右,給這些殼“輸血”,讓它能夠鹹魚翻身,不僅可以保住地方稅源,今後還能借此再融資,更能壯大GDP,可謂一筆非常划算的買賣。統計顯示,目前滬深兩市共有ST股(含*ST股)47隻,僅今年上半年收到政府補助的有就35家。

  既然政府補助有逆轉乾坤和鹹魚翻身等如此神效,所以上市公司連續虧損、政府連續補助就成為了常態,因為總有一天會有撥雲見日之時。從2011年至今年上半年,中國國航凈利潤增長率分別為-38.75%、-34.33%、-32.41%和-57.6%,但同期獲得的政府補貼金額分別為1.75億元、4.54億元、3.84億元和8.18億元。同樣,從2007年至今,中國軟體每年收到高出凈利潤數倍的政府補貼,但已持續6年之久的虧損狀況絲毫不見改觀。尚未正式上市的天波資訊發佈的招股説明書顯示,公司利潤從2011年的17.31%降至2013年的10.88%,但同期獲得地方財政的補貼分別為1542.48萬元、1973.83萬元和1413.37萬元,分別佔當期天波資訊凈利潤的37.75%、41.93%和38.78%。

  誠然,政府利用公共財政資金對諸如節能環保、電動汽車、軟體開發等符合經濟結構轉型方向的産業和企業進行補助無可厚非,相關上市公司借力政策紅利以提高效益也算正途,但令人遺憾的是,很多政府補助資金流向了産能過剩行業。按照所屬證監會行業名稱分類,上半年所獲補貼金額前100名中,製造業佔了63個席位,其中包括華菱鋼鐵等5家鋼鐵企業和2家水泥企業,而二者恰恰是工業和資訊化部劃定的産能過剩的重災區;同樣,房地産行業屬於國家重點調控的領域,但與去年相比政府補助增加額前100名中,今年上半年依然有7家房企位列其中。

  混亂的補貼,折射出政府與企業邊界的不清晰與規則的不嚴肅。一方面看,大規模的政府補貼干擾市場信號的有序釋放,導致資源錯配和浪費,加大産業結構調整與升級的時滯;另一方面,政府對上市公司的“輸血”極易形成資本市場中的逆向淘汰,導致劣幣驅逐良幣,在給投資者形成嚴重誤導的同時,扭曲A股市場本不優化的生態結構;對於企業而言,政府的補貼很可能讓“好孩子”變成“壞孩子”或者“懶孩子”,企業創新能力減弱和風險意識的弱化。因此,如何將市場還給市場,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對企業“輸血”,轉而為企業自身“造血”塑造公平的環境,依然需要政府繼續修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