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國企債券信用風險可控

  • 發佈時間:2014-09-11 00:56:35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國海證券 范小陽

  在經濟結構轉型的陣痛期,信用事件往往會出現抬頭的跡象,儘管之前多次信用風險事件都有驚無險地平穩度過,但是投資者教育越來越深入人心,投資者對剛性兌付的期待也有所下降。不過,國企債券作為債券市場的主流品種,信用風險較為可控,在加強資質甄別、提高信用風險意識的基礎上,仍然可以作為重點關注的品種。

  國企債券的違約風險總體是可控的。國企作為國有資産,破産需要行政審批,且國企一般來説規模較大,關乎地方就業和社會的穩定,債務違約必然是慎之又慎。管理層多次強調要防止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而國企債券違約範圍一旦擴大,勢必會影響整體金融的穩定,所以地方政府有很強的動力去保證國企債券的順利兌付。在大部分的信用風險事件背後,我們都看到有地方政府積極協調的身影,在最終違約之前,政府也會通過債務重組等努力儘量降低其社會影響。

  城投類債券的償還來源與地方政府相關,較為有保障。作為特定歷史背景下的産物,城投債在地方市政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募集資金大多被用於民生工程,未來就算用財政償還也並非不合理;而且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已經進入了管理層的視線,年初就提出了“開明渠、堵暗道”的化解思路,在預演算法修訂中和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又做了進一步的落實,一方面強化政府預算約束,對土地出讓金和小金庫等“暗道”嚴格管理,嚴格控制地方政府債務的規模;另一方面舉債許可權審慎放寬至省級政府,納入預算管理,為政府融資開通了一條“明渠”。可以説,地方政府債務的風險正在有序化解。

  根據審計署的地方政府債務審計結果,2015年約有1.86萬億的債務到期,考慮到2013年、2014年的債務滾動和當年的債務利息支出,2015年到期的地方政府債務也不會超過3萬億。假定其中20%通過借新還舊解決,剩餘80%即2.4萬億需靠地方政府財力來償還。2013年地方政府土地出讓收入為4.8萬億,即使是2015年全年收入降至2013年半年的水準,也依然能夠實現對到期債務本息的償付,況且地方政府還有較為充實的一般預算收入。因此,從償還能力看,地方債務風險總體可控,城投類債券的風險不大。

  對於産業債來説,通過對分行業的工業企業利潤進行梳理髮現,大部分企業的資産較為紮實、經營情況仍然較為良好,為地方政府創造著持續的利稅收入,債券發行利率明顯低於同期限的城投類債券,市場對産業債普遍較為認可。

  不過,經濟轉型使得産能過剩行業的企業壓力較大,負面新聞也多次見諸報端,確實有一小部分産能過剩行業出現了經營狀況的惡化,也很難在短時間內扭轉頹勢,這就需要我們在國企債券的投資過程中加強信用資質的甄別,提高對信用風險的敏感度。總體來説,國企債券信用風險仍然可控,不必擔心爆發大面積風險事件。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