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新興産業並購謹防一哄而上一哄而散

  • 發佈時間:2014-09-05 01:17:11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萬晶

  資本市場向來不缺熱鬧故事,今年以來涉及影視、遊戲、醫藥等新興産業的並購重組更是熱點。傳統行業上市公司遭遇發展瓶頸,借並購謀求轉型乃便捷途徑,有助於提升市值,然而眾多上市公司蜂擁而入,逐漸演變為群體狂熱,推高熱門行業資産估值泡沫,過於激進的跨界並購還可能導致“消化不良”。在並購熱潮下,上市公司需為全體投資者負責,防止利益輸送,避免因短期利益驅動追逐熱點,投資者則需擦亮眼睛,切忌盲目跟風炒作。

  今年以來,上市公司作為並購買方完成並購交易的案例超過650個,涉及上市公司近480家,傳媒娛樂、軟體、醫藥成為並購熱門行業。在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偏高背景下,上市公司積極利用資本市場融資優勢進行産業並購,有助於提高並購效率,實現金融資本和産業資本雙贏。新興産業發展壯大,通過傳統産業上市公司並購重組進入資本市場,也是一條快速融資路徑。

  上市公司的並購行為,經過市場炒作而放大,快速膨脹的財富效應吸引更多公司涌入,群體性並購狂熱使熱門資産估值泡沫越吹越大。在並購火爆時很難判斷交易價格是否明顯高估,未來過於激進的盈利預測如果無法兌現,收購的資産反而可能會成為上市公司拖累。

  Wind數據顯示,上半年約有三分之二的並購重組交易溢價率在100%以上,還有部分公司收購輕資産公司時溢價率超過1000%。個別新興産業標的公司甚至出現漫天要價的情況,為獲更高估值對價,這些標的公司常常會做出驚人的業績承諾,動輒業績增長“翻倍”,實際業績能否達標存在極大隱憂。一些實際上處境不佳、不具備持續盈利能力的熱門概念公司,不排除在被收購後無力兌現業績承諾。

  今年以來,已有37家上市公司發佈關於業績補償的公告,同期有相關業績承諾的公司共計113家,未完成業績承諾的公司佔比約三分之一,即在每三家收購的標的公司中就有一家在2013年度未能完成業績指標。儘管有部分對賭方履行了補償承諾,但標的公司品質未達預期,損害的仍是上市公司利益。甚至有些標的資産業績不達標,對方又沒有能力履行業績補償,最終只能通過溝通獲得投資者諒解並調整補償方式。

  也不乏有些上市公司並購新興産業出於市值管理或短期利益驅動,意在通過並購新興的高估值企業,更大幅度提升自身在A股市場估值,以達到資本運作目的,甚至不乏利益輸送的情況。這些上市公司付出的高收購成本最終將由投資者埋單。

  在資本市場發展歷程中,屢屢上演一哄而上又一哄而散的鬧劇,熱門概念炒作掀起泡沫後,實際上並未能誕生真正的行業巨頭。2000年涌動過網際網路投資熱,當年多少熱門股到如今早已風光不再;之後眾多上市公司涌入基因概念,多數投資也打了水漂;2006年後掀起的轉型房地産熱潮,而今不少公司又面臨再轉型的困境;轉型礦産資源的上市公司,不少已戴上ST的帽子。

  並購新興産業後企業文化、管理制度能否相互融合,規模擴張和業績增長能否達到預期,才是評價並購成敗的核心。一旦無法達到預期,甚至因排異出現“無法消化”,將導致並購雙方兩敗俱傷。不得不提醒,在二級市場熱炒新興産業並購概念時,投資者需增強對新興産業的研究,對新興産業的前景與風險有客觀評判,對上市公司並購動機進行理性分析,切忌盲目跟風炒作,避免自己成為泡沫最終埋單者。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