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子公司風控亟待亡羊補牢
- 發佈時間:2014-08-23 00:30:54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黃淑慧
火熱盛夏與清冷之秋仿佛就是一夜之隔,緊繃得地産資金鏈令基金子公司陷入了多事之秋,8月關於基金子公司産品逾期付息、資金遭遇挪用等負面消息接踵而至。在短短兩年不到時間裏就實現超萬億資産管理規模的爆髮式發展之後,基金子公司自主管理能力薄弱以及風控缺失的弊病已經顯露無遺,屢屢敲響的警鐘正在提示整個行業“亡羊補牢”迅速補上風險控制這一必修課。
從2012年11月第一家基金公司子公司獲批至今,短短一年多時間,資産管理規模一路狂奔。截至今年3月底,共有67家基金公司成立了子公司,其中60家子公司開展了專項資管業務,管理賬戶4186個,管理資産1.38萬億元,相當於公募基金管理資産規模的約40%。
不過,在這種狂飆突進式的非常規發展背後,危險也正在悄悄襲來。今年以來,已經接連有4家基金子公司資管計劃爆出問題。今年5月光耀地産傳出倒閉傳聞,一度令財通基金子公司發行的“財通資産-光耀揚州·全球候鳥度假地資管計劃”陷入危機。8月,萬家基金子公司萬家共贏和金元惠理基金子公司金元百利被迫捲入了一家地産私募基金借新還舊的“龐氏融資局”。而華宸未來—志高集團專項資産管理計劃一案中,涉及的華宸未來資産、湖南信託、國元信託三家機構為擔責問題相互推諉,目前尚未形成最終解決方案。
在很大程度上,基金子公司快速發展依賴的是所謂的“通道業務”。基金子公司牌照一度被視為“幾乎什麼都能做”的萬能神器,憑藉其資本成本節約優勢和政策優勢,快速成為通道業務市場中強有力的競爭主體。一些中小型基金公司通過設立子公司,以較同業更低的通道費率為籌碼,大量承做通道類業務。業內人士估測,通道類業務佔用了基金子公司業務的絕大部分,其中包括不少信託無法操作的項目,其中一些項目是由於佔用資本金較多,而另一些則直接是因為未能通過信託公司內部風控。
由於基金子公司成立初期人才隊伍不夠充實、風控體系尚未健全,在相當長時間裏,基金子公司對於通道業務的風險意識相對淡漠。現實往往事與願違,原本以為是“蓋個圖章”收點“過路費”如此簡單,但實際上真出了事兒之後作為“通道”的基金子公司根本不可能撇清關係、置身事外。首先,合作合同中可能並未明確風險承擔主體和通道功能主體,各方權利義務處於模糊狀態,如果合作方在風險爆發時推卸責任,則會導致基金子公司在通道業務中實則承擔了超出通道應負責任的風險。其次,即便擺脫了經濟責任,一旦牽涉到違約或訴訟,基金子公司的品牌形象也會受到損害,甚至波及到母公司長期以來苦心經營的聲譽。
事實上,正如業內人士所達成的共識,基金子公司在通道業務中所承擔的責任與收益是完全不對等的,為了千分之幾的通道費用,承擔了遠超出回報的風險。另一方面,基金子公司的風險暴露敞口也與自身的承受能力極不匹配。值得注意的一組數據是,67家基金子公司平均註冊資本為4820萬元,總註冊資本僅為32.3億元。
警鐘既然已經敲響,強化“風控為先”意識並進一步建設、完善風險控制體系,應當成為擺在各家基金子公司面前的重大議題。隨著子公司産品及業務模式的不斷創新,風險複雜程度和交互影響越來越大,應當通過系統化方式加強風險定性和定量分析,建立覆蓋整體的風險管理體系和完善的風險隔離制度,提高風險管理工作的科學性和精確性,防範可能出現的風險傳遞和利益衝突。今年5月,證監會也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從事特定客戶資産管理業務風險管理的通知》,對基金子公司業務進行了規範和約束。
讓人欣慰的是,經歷了風險的洗禮,基金子公司的風控意識正在逐步增強,諸多公司今年以來已經收縮業務戰線,回避了一些風險較高的項目。一些公司正在加聘風險管理崗位人員,充實公司的人才隊伍。
對於下一階段基金子公司的發展趨勢,目前可預見的是,跑馬圈地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未來基金子公司之間的競爭將更多取決於項目篩選甄別、投後管理能力等。誠然,在公募業務發展遭遇瓶頸的背景下,基金子公司業務在一定程度上給一些中小基金公司打開了一扇窗。不過一味強調業務擴張而忽視風控體系建設,很可能欲速則不達。只有以立足長遠的心態去探尋穩健的盈利模式,才能使基金子公司真正發揮作為基金管理公司創新及業務多元化平臺的作用。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