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4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牛市裏的老問題

  • 發佈時間:2014-08-23 00:30:53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海康人壽投資部總監 劉思恩

  從7月21日開始到本週,股市正好漲了一個月,雖然感覺這一個月市場很熱鬧,但指數其實只漲了8%。中國股市,即便是在熊市年,期間反彈個20%也很常見,所以不漲個50%以上都不好意思寫進牛市的歷史裏。很多股市參與者,賺出個平均利潤率的本領都沒有,卻喜歡糾結於是否身處牛市、指數能否翻番之類的老套問題,實在是把投資當娛樂活動,缺乏增加財富的迫切感和保護財富的責任感。

  以下,我列舉幾個牛市裏常被別人問到的問題,説一下我的看法。請注意我只是理一下思路,而不是得出結論。股市裏永遠沒有結論,像混亂而美麗的宇宙,沒有造物主的統一規劃建造,而是靠無數混亂無序頭腦發熱的交易實踐,最後構築出一波波瀾壯闊的行情。

  第一,指數到底還有沒有上漲空間?這個問題是最流行的也是最無謂的。周圍很多人在討論能否突破2500點,但不知道這10%的指數空間能帶來什麼實質的財富?即便像某知名券商在本週號稱的那樣指數到5000點,也不過是個翻倍略多的行情,一部分股市高手在今年初的小盤股行情或最近一個月的礦産或軍工股行情裏,早就賺了翻倍,何必去等指數辛辛苦苦爬到5000點呢?反之,如果指數真到了5000點,相信目前積極參與的股民,很多也就賺一半的行情而已,甚至有一成左右的人虧錢,歷史歷來如此。我建議把這個問題換個説法——市場還會不會有持續的增量熱錢參與?如果有熱錢,即便指數高位整理,市場就充滿機會,值得天天盯盤天天找黑馬;如果成交量不放大,那早晚熱錢一個個退場,市場重回死寂。

  第二,買已經漲很多的領漲股還是眾望所歸的主流板塊、抑或是別人不注意的補漲股?這個問題每個人的能力不同立場也不同。從後驗的角度看,一波牛市必然有明顯超過指數的領漲股票,這類股票回頭看,跌得少漲得爽,操作性價比極高。但這都是後驗角度。從先驗的角度,即便專業股民和大機構,也未必能準確找到這些股票。如果只是機械地找漲幅最高的那些股票買進去,很多時候就變成悲劇一場。

  如果看得準大方向,大多數人還是買主流藍籌股甚至索性買ETF指數基金,能吃到一波牛市80%以上的漲幅就是很不錯的成績,眼高手低的新股民務必記住這點。當然,買滯後的冷門股等補漲也是一個思路,尤其是8月底中報披露以後,是一個較長時間的業績真空期,基本面地雷相當一段時間不會爆發,此時業績平平的股票反而容易被大炒一把。

  第三,買了股票是捂住不動、短線來回吃差價或是頻繁換股?這個問題與投資理念、個人性格有關。我喜歡參與快速上漲的股票,有些人以為我樂觀激進,但其實相反,這正是我比較悲觀多疑性格的反應。我認為捂股不動,把命運交給別人是很不舒服的,而利潤來得越快越安全。在市場熱錢多的牛市裏,賺快錢的機會多,何樂而不為?而且追漲的人都敢於殺跌,而自以為掌握基本面相信價值投資的人,喜歡死捂不動或越跌越買,所以價值投資者的市值波動很可能比短線投機者更大。而在震蕩市和熊市,如果你確實有能力有信心去挖掘有基本面支撐的好股票,那自然是捂股不動為好。

  第四,踏空了怎麼辦?這個問題的出現頻率估計在牛市裏會非常高,甚至可以排名第一。很多人買股票後套牢兩年都面不改色,但踏空一個星期就睡不著覺,心浮氣躁血壓升高,回家還要罵老婆孩子出氣。這種怕漲不怕跌的心態,估計是歸功於我們長期以來對股市長線價值的教科書教育。

  其實我自己身上也多少有點這毛病。我後來給自己開了幾劑藥方:用少量的資金買入高折價的B股、封閉式股票基金、一部分有折價的分級股票基金激進端等。平時要求自己,不管大盤漲跌,這部分資産都不要去動它。如果大盤持續大漲,你可以逐漸賣出這些資産,但最少手裏必須留20%的倉位;如果又進入熊市,市場一邊跌,你可以一邊買入,但永遠不要超過可投資資産的70%,除非你想好以後不玩A股了,只投資于這些打折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