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開展品質提升行動,推進與國際先進水準對標達標,弘揚工匠精神,來一場中國製造的品質革命。”聽到政府工作報告對今年政府工作提出的要求,首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尹同躍備受鼓舞。
不過作為汽車製造領域的代表,尹同躍覺得,光是品質革命還不夠,應該再來一場“品牌革命”。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專訪時,他表示,中國目前已經成為“世界工廠”,是製造大國但也是品牌小國,還缺少一批世界頂級品牌,部分企業對品牌的重視程度不夠。
製造業品牌,是工業轉型升級和産品品質過硬的重要表現。而在産業鏈條漫長的汽車領域,更加考驗工業製造企業對每個生産環節的品質管控。“世界只有一個賓士、一個寶馬,對工業企業來説,品牌就是它的‘壟斷地位’。”尹同躍説。
作為製造業品牌大國,德國的企業對待工業品時的嚴謹認真一直啟發著尹同躍。他至今還記得在一汽集團工作時遇到的一件軼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汽與大眾、奧迪等德國車企合作,準備在中國生産、銷售當時風靡一時的奧迪100車型。為了維持奧迪汽車製造的品質,德方把一些因運輸途中磕碰而報廢的零部件丟棄。但中國工人覺得扔掉太可惜,就把這些零部件修補一下,噴上漆,想繼續用到車身製造中。這件事被一個德國質檢工人發現了,他覺得這一做法是在破壞奧迪汽車的品牌,最後竟在溝通不暢的情況下流下了眼淚。
這件事對尹同躍觸動很大。“我們自認為佔便宜了,但其實是埋下了品牌的隱患,而德國一個普通工人就能為這件事掉眼淚,他們對品牌的理解是深入骨髓的。”
從那以後,尹同躍一直問自己:我們對品牌也有這樣深刻的理解嗎?但讓他感到遺憾和痛惜的是,中國汽車業在追跑德國等國家數十年後,在品牌建設、品質管控方面依然需要補課。
近年來,中國製造的品質不斷提升,但抄襲現象並未絕跡。尹同躍坦言,這種急功近利的做法最令人揪心。“品質的基礎是什麼?是體系與流程。體系與流程是什麼?是工業化的濃縮。”在他看來,中國的製造業急需通過倡導品牌建設,建立各個領域的工業體系與流程。
今年全國兩會,他帶來了5個議案建議,其中《關於重視並加強中國品牌建設的建議》尤為引人關注。
尹同躍建議,國家要制定品牌發展戰略,並積極推動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産業形成一批國際性知名品牌;加強對品牌發展的管理,由政府主導評選“中國名品”,加注政府認定標識,在國內外大型展會上,由政府主導建立聯合“名品館”集中展示,形成國際品牌影響力。
他還建議,政府應該在制度和政策上長期支援本國品牌建設,協調推進財稅、金融政策向本國知名品牌傾斜,幫助本國品牌健康成長;引導本國民眾使用國産品牌産品,樹立民族品牌榮譽感和責任感;加強對本國品牌在海外市場的保護,尤其是對有國際影響力的本國知名品牌的保護。
尹同躍看到了太多歐美日韓等國家在品牌建設方面的先進經驗。例如,日本在“二戰”後産業振興時,設立了品質管理的最高獎“戴明獎”。日本的産業界認為,美國著名的品質控制專家威廉·愛德華茲·戴明博士幫助日本建立了自己的品質體系,由此日本産品才能形成過硬的品質與國際品牌。自1951年創辦至今,已經有超過160個日本企業獲得“戴明獎”,這些獲獎者的産品和服務品質均大幅提高。
“我們每年都發最高科技獎、創新獎,但是沒有一個品牌獎。”尹同躍認為,我國政府和企業還應進一步加大對製造業品牌建設的重視程度和支援力度,他建議可以由國家或行業協會發起設立類似的品牌和品質管控獎,從品牌議價能力、國際影響力等多維度衡量,從而激發企業管控品質、塑造品牌的動力。
“我們吃夠了這方面的苦頭,完全一樣的東西,挂個牌子就是完全不一樣的價格。”尹同躍呼籲,中國不能永遠只是“世界工廠”,也要做“世界市場”或者“世界設計坊”,讓中國製造從理念到品質,再到品牌,都來一次徹底的轉型變革。
(責任編輯:暢帥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