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動機是我國的一個産業短板,我們的夢想就是要把發動機做強。這些年,濰柴作為一家國有企業,從瀕臨破産發展到今天,年利潤已達到100億元。多年來,我們從未在非主業上動過一分錢心思,也從沒在房地産上投過一分錢。”全國人大代表、濰柴集團董事長譚旭光説。
譚旭光代表向記者深情講述了3月8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的情景,“習近平總書記説,中央精神和國家戰略的指向,就是要避免脫實向虛,要努力從製造業大國邁向製造業強國。凡是成功的企業,要攀登到事業頂峰,都要靠心無旁騖攻主業。交叉混業也是為了相得益彰發展主業,而不能是投機趨利”。
“這話講到了我的心坎上。”譚旭光代表説,近年來,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房地産、金融行業的“高回報”誘惑,不少企業自作聰明,自亂陣腳,什麼來錢快就幹什麼,自身主業卻因重視不足、創新不夠,沒有跟上轉型升級的步伐,“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2008年5月8日,習近平同志在視察濰柴時作出重要指示:‘你們打造了民族品牌,為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了貢獻。希望你們再接再厲,取得更好的成績。’這一指示指引著我們10年來發生了巨大變化。”譚旭光代表説,10年來,濰柴的主業不斷壯大,收入和利潤節節攀升。2008年,濰柴的收入、利潤分別為500億元、29億元;2017年,濰柴的收入達到2300億元,利潤突破100億元。
“這就是專注帶來的回報。”譚旭光代表説,10年來,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無論行業內部如何起伏,濰柴都始終堅守主業,專注做強做優發動機業務,緊抓創新這個“牛鼻子”,推動産業結構加快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
誘惑時時有,就看定力夠不夠。“我到外地投資,當地政府問我要不要商業用地。我回復説,給我最好的營商環境就行了。”譚旭光代表説,也曾經有地方政府鼓動濰柴搞房地産開發,濰柴不但沒有理會,反而放言,要把發動機賣得比房地産還掙錢。
專心專注于主業才有精力、能下大力抓好創新。譚旭光代表認為,中國製造要邁向高品質發展,必須圍繞創新腳踏實地。2008年,濰柴的研發團隊只有250人,目前已達2500人;2008年,濰柴只有300項科技專利,目前已達到3000項。10年來,濰柴在發動機研發方面投入了150億元,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研發體系,走出了一條集“自主創新、開放創新、一線創新”三位一體,獨具自身特色的創新之路。
對於濰柴來説,專心專注于主業並不是死守老路。這些年,濰柴在堅守主業不動搖的同時,延伸産業鏈條,堅持走同一條産業鏈上的多元化發展之路,腳踏實地走出了邁向高端化的轉型之路。
“過去大家都認為濰柴是做柴油發動機的,現在我們調整結構,由發動機、變速箱、車橋形成一個動力總成。這樣一來,重型汽車的核心技術我們就掌握了。目前我們在國內市場的發動機售價,比國際知名競爭對手還要高10%。”譚旭光代表説。
專心專注于主業,才有勇氣“走出去”。“掌握核心技術、提升中國製造能力,是濰柴海外並購考慮的最重要因素。濰柴的資本運作,都是從産業發展的角度出發,不是為了買賣企業掙錢。濰柴的並購,都是為了補齊核心技術短板,圍繞戰略結構性調整進行的。”譚旭光代表説。
濰柴還積極在“一帶一路”沿線大力推進國際産能和裝備製造合作,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在印度以輕資産模式實現了當地生産,在緬甸和衣索比亞採用技術輸出的形式合作建廠,在東南亞建立完善的行銷網路……由此完成了全球化戰略佈局。
“2017年,濰柴集團收入的40%、利潤的30%來自海外業務,標誌著濰柴正式跨入國際化企業集團行列。”譚旭光代表説,濰柴將牢記總書記的囑託,繼續牢牢抓住主業不動搖,抓住技術創新不動搖,打造核心競爭力,加快中國動力“心”走向世界高端。作為山東裝備製造的標桿企業,濰柴今年將繼續助力山東新舊動能轉換戰略,重點推進濰柴新能源動力産業園建設,這個項目投産後將至少增加1000億元的收入。(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管培利)
(責任編輯:李春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