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我國已由高速增長階段逐漸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周漢民近日在接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充分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作用,前提是要做好營商環境,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新時代,新理念,新思路。不難看出,十九大報告對固定資産投資的作用和定位重新做出了調整,以前側重強調發揮投資對穩增長的關鍵性作用,今年則更加重視投資結構的優化和效益的提升,進一步增強了投資補短板、增後勁的功能。周漢民認為,通過投資來優化經濟結構,其背後的深層邏輯仍在於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無論是政府投資,還是民間投資(主要是民間投資),優化經濟結構,即要優化有吸引力的投資導向。“所謂投資對經濟的導向作用就是這個産業本身是否具有發展潛力,是否具有吸引力。沒有吸引力的導向,再優化也是資源浪費,所以我們不能倒過來,簡答地説是通過投資來優化經濟結構,而是投資的産業本身需要具備優化結構的幾個基本條件,比如有巨大的産業發展空間,或者從長遠來看,産業結構經過調整可以實現更好發展。”周漢民接著談到,例如,一些科創企業往往非常有發展潛力,在發展早期對資金的需求也比較大,但投資週期長,成本較大,因為開始的時候不被看好,好多人就不會去投資,所以市場上的大資金更傾向於投資企業發展的後期,從而導致單體規模普遍較小。
放大到整個地方經濟發展環境中,一旦投資滯後,經濟結構的調整也將相應延期。周漢民表示,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就要在先期通過設立一定規模或數量的種子基金、産業發展專項基金來引導投資,但最終還是要靠市場,靠企業,包括個人投資。“當前,國人將很多消費花在了國外,用在了奢侈品消費而不是必需品上,應當加以引導。個人投資往哪引?創業投資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向。其實購買相關科技企業的股權就是一種金融消費,這種消費,本質上于個人而言是理財,于企業而言則是雪中送炭,眾人拾柴火焰高,這也是一種消費理念”。
周漢民進一步指出,優化投資結構不能單靠市場行為,需要將政府引導與市場機制結合起來,“政府首先要做出一定的改革舉措,現在不僅要把基礎設施建造或改造好,還要把營商環境搞好。而營商環境不僅是包含基礎設施,還有相當數量的政策法規,包括法制環境、産業環境等等”。
周漢民認為,營商環境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促進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基礎。好的營商環境應由穩定清明的政治環境、活躍有序的經濟環境、包容大氣的文化環境、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以及健全完善的法治環境等共同來構成的。
(責任編輯:暢帥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