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會上,十二屆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尹中卿表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當前中國經濟政策的主線,不僅僅是“三去一降一補”。為了更好地推進製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國人大財經委去了七個省市、近百家企業進行了專題調研,並形成了專題報告,提出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六方面關係。
首先要正確認識和處理製造業與服務業之間的關係。尹中卿表示,隨著電子商務、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快速發展,製造業形態更加多樣,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更高。大力發展服務業的同時要促進製造業轉型升級,提升製造業價值鏈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
二是正確認識和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調研報告提出,在當前製造業發展過程中,政府越位和缺位的現象仍大量存在,過度干預、行政手段過多的問題也很突出。一些地方政府在“三去一降一補”的過程中,簡單地利用行政手段“關停並轉”,沒有注意運用市場手段解決産能過剩、僵屍企業的出清問題,解決一些企業的債權債務和職工的安置問題。
因此,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時一定要採取更加精準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産業政策、科技政策,要理清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更好地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解決經濟發展中的問題。通過完善産業政策激活市場機制,促進製造業持續健康發展。
三是正確認識和處理製造業與金融業的關係。尹中卿説,近些年實體經濟與金融業發展脫節。所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要把製造業與金融業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引導金融業和金融市場不斷滿足製造業發展的資金需要,讓金融更好地支援和服務製造業的轉型升級。
四是正確認識和處理傳統産業和新興産業的關係。尹中卿表示,在調研中發現一些地方簡單地把傳統産業當成落後産業,實際上,沒有落後産業,只有落後技術。所以,在製造業進行動能轉換時一定要注意處理好這個關係,不能把一些傳統産業一股腦地打成落後産業,也不要一股腦地開工新興産業。實際上一些傳統産業仍然是支撐整個經濟發展的基礎,並且它主要是通過技術改造、更新,實現傳統産業的轉型升級。要通過促進傳統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協調發展,推動製造業向中高端邁進。
五是正確處理大中型企業與小微型企業的關係。“三去一降一補”不是國進民退,也不是要大量消滅或者抑制小微企業的發展。大型企業、中型企業、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內資企業都各有特點、各有優勢。在製造業的轉型升級中,一定要優化企業的産業結構,把原來過分注重大中型企業、注重國有企業,向重視大型企業、中型企業、小型企業、微型企業並重轉變,更加重視中型企業、小型企業和微型企業的發展,更加重視民營企業的發展,促進整個企業結構更加均衡。
六是正確認識和處理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之間的關係。要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促進“引進來”與“走出去”協調發展,鼓勵企業從沿海向中部、從中部到西部逐步轉移,推動優勢企業向海外發展。同時,還要繼續加強外資引進工作,産業不能過早地空心化。
(責任編輯:張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