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科技創新放在黨和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啟了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新征程。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生態文明、環境保護等各方面重大任務當中科技創新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3月4日下午,在全國政協科技29組,委員們對於建設科技強國最重要的發力點、最緊迫的任務,結合自身科研和工作實際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全國政協委員趙宇亮表示,強化基礎研究是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希望國家把對基礎研究的持續投入作為國策,例如把奈米科學技術作為一個支撐國家前沿科技和創新科技發展的綜合性平臺來建設,而不僅僅只把它看作一個學科或一個領域,因為它實際上支撐著眾多基礎學科和重要領域的創新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王元青認為,建設科技強國關鍵是提高全民的科學素養,“目前我國東西部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的公民科學素質差距較大,科普基礎設施明顯呈現東多西少、中心區域多偏遠區域少的局面,科普服務手段也明顯落後於社會資訊化發展進程,難以滿足公眾科學文化需求。科普教育工作應搞好頂層設計,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參與進來,針對不同人群分類開展”。
在全國政協委員鄭裕國看來,儘快建立我國多産業領域的品質技術標準是建設科技強國的“牛鼻子”。他認為,對企業來説,為了使生産經營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從原材料進廠一直到産品銷售等各個環節,都必須有相應標準作保證,不僅要包括各種技術標準,而且還應包括管理標準以確保各項活動的協調進行,下一步要把國家品質技術基礎夯實,把專項研發做紮實,全面推進標準建設,才能在國際上有更高地位。
對於當前科技領域存在的問題,一些委員直言不諱。全國政協委員許強獻上諍言:“我認為數據分享特別重要。我國一些部門存在以保密為由不給科研團隊數據的情況,甚至有以此收費的情況,這和發達國家無償提供數據、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差距很大,將阻礙相關科技和研發部門的健康發展,造成數據資源的浪費,下一步應當消除各個部門之間數據共用的障礙。”
在趙宇亮委員看來,以2015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為契機,我國科技與經濟的結合程度及品質在提高,但是仍然面臨科研核心團隊與研究所利益分配不平衡、智慧財産權糾紛、研究成果在國際上影響力亟待提升等問題。因此,未來要讓相關法律進一步落實,還要深入推進創新發展理念,讓創新基因融入所有科技工作者的血脈。
科技界政協委員紛紛表示,政協委員在科技強國戰略中的深入調研、建言獻策功不可沒,下一步將進一步加大調研力度,發揮政協委員在科技領域的影響力,實現科技強國戰略目標。
(責任編輯:王擎宇)